又等了幾分鐘,樓上的人終于出現了,先是賀宏垂他們到觀眾席上來各自入座。賀宏垂表揚了齊清諾,李迎珍再審視一下楊景行的儀表。
副校長和藝術處處長幾人招呼著沒辦法坐主席臺的幾個臺灣朋友和搞雜志的以及丁桑鵬的兒子,他們都只能坐到后面去,不過似乎沒怨言。
小巨人的兩位首席先跟楊景行和齊清諾握手,然后就去后面向劉思蔓她們致敬,臺灣腔的真心誠意讓高翩翩幾人有些不適應,沒應對同學那么自然。
主持人沒再上臺了,主席臺上的十幾人是一起出場的,還是校長和浦海民族樂團的音樂總監半扶著丁桑鵬。臺下自然又是一陣掌聲,臺上也有人呼應拍巴掌。
十二個人還是用了一點時間才完全入座,從左到右風別是國家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丁超如,浦海交響樂團指揮張家霍,國家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主任寧保良,國家青年民族樂團指揮何知俊,中央民族樂團副團長宋延杰,唐青,丁桑鵬,浦海音樂學院校長楊志信,浦海民族樂團指揮陸白永,國家文聯副主席李偉光,臺灣小巨人絲竹樂團藝術總監鄒春玉,臺灣作曲家肖正元。
又有工作人員貓著腰上臺來在丁桑鵬和唐青的面前擺放了話筒,這里估計也就他們能用上話筒了。
從大人物們上臺開始,下面的兩百來號人就一直保持安靜。看了看后,校長楊志信挺滿意的,聲音洪亮的號召“請大家再次用熱烈的掌聲歡迎浦音的貴客。”
校長都邊說邊起立了,下面的人也就站起來響應號召。丁桑鵬帶頭,臺上的人也起立一下,大家互相鼓掌。
校長又連忙扶著丁桑鵬坐下,然后示意大家都坐下,讓音樂廳再度安靜下來后,校長再說“下面有請丁老為我們講話。”
又是一陣巴掌過后,雙臂放在桌上戴起了老花鏡的丁桑鵬用耄耋之年的遲緩動作看看左右,再看看臺下,鼓起力氣開口“謝謝大家,謝謝你們犧牲了休息時間,來到這里,滿足風燭殘年的我一個大大的心愿。我的心愿,就是想在有生之年,為我們的民族音樂再做出一點點貢獻。
這里的每一個人,都在為音樂奉獻,我本人也是。有人叫我作曲家,有人叫我音樂家,可惟獨聽見有人叫我老師的時候,我滿懷慚愧。
我常常檢討,我不是個好老師。我常常反思,為什么我們這么多人,這么努力,可是我們的音樂現狀,卻不容樂觀”
丁桑鵬說的是事實,確實還有很多人在為了民樂的發展努力。比如中央民族樂團,國家青年民族樂團都是為民樂做出了杰出貢獻的。
這些民族樂團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那樣,就常年光練那幾首傳統老作品了招搖撞騙。其實這些大型的民族樂團一直都在努力繼承和發展民樂。
繼承方面,除了對已有的資料鉆研學習,這些人多年來對各個民族各個地區各種類型音樂的收集總結完善,是楊景行或者三零六根本無法完成。
發展方面就更多了,在國外的演出,新作品的創作,甚至新樂器的制作或者老樂器的改良,也都是要付出心血的。
而學校對于民樂的發展也很重視,浦海音樂學院除了作曲系每年招十來個人,還有個民樂作曲系也會招四五個人。
可是現狀又確實不容樂觀。丁桑鵬的主要理由是現在民樂已經不再受人民群眾歡迎了,現在的小孩子都學鋼琴學小提琴學吉他,沒多少父母愿意送孩子去學二胡古琴了。
當然,大家偶爾也會聽說中華民樂在歐美獲得歡迎成功。可惜那些成功基本都只能曇花一現,沒有體現出音樂真正的魅力和價值。
丁桑鵬更認為中華民樂當然是做給炎黃子孫聽的。如果中國人自己不接受,那些白人黑人再喜歡有什么意義。那些對華夏文化沒有一點了解的人給予的掌聲,有什么意義
丁桑鵬說自己前兩年曾經受邀去參加過“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活動,在浦海交通大學這樣的好學校,丁桑鵬卻并沒有感受到大學生們對“高雅藝術”的熱情,他為那么多優秀的藝術家和那么多優秀的表演受到冷遇而感到痛心。
丁桑鵬問大家已經多久沒有得到過觀眾們起立鼓掌經久不息的待遇,他自己似乎也很羨慕“剛剛這群女孩子做到了,不是今天,而是三天前,就在這個音樂廳,她們得到了同齡人最高的熱情和肯定,那些都是我們的繼承人”
停頓了一下后,丁桑鵬說“為什么楊景行同學他們能做出這種音樂,讓我們老夫聊發少年狂我覺著這很有探討的必要,所以請大家來,希望我們共同努力,總結出一些對我們民族音樂發展有幫助的經驗。”,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