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有三站,分別是柏林、漢諾威和漢堡。先到柏林,校長他們在柏林多少有一些人際關系,楊景行也來過一次認識了幾個人,所以場面還是比較好看。
德國人的理念還是先進的,已經摒棄那種虛頭巴腦的所謂大師班了,也確實比較要求嚴謹和細節,早就不搗鼓什么莫扎特貝多芬,都是走在前沿的。傳聞楊景行對利蓋蒂有深刻研究曾經震驚了茱莉亞,德國人就給了他一篇命題作文,而且要求了方向。
楊景行用了近三個小時時間,從利蓋蒂開始,發散到梅西安,施托克豪森,施尼特凱,凱奇,武滿徹,當然還有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還健在的兩位。
感覺楊景行已經把近現代音樂史研究得像是凡事親歷了一樣,而且還把所有事件之間的聯系和邏輯關系整理井井有條,隨時可以拎出任何一個人的任何一部作品來嚇扯一通。別說三個小時的梗概描述,他完全可以講三百個小時。
深深階梯教室里,在所有專家教授和年輕學生們都幾乎心悅誠服如癡如醉的時候,還是有刺頭發問了,既然楊景行先生對近現代和先鋒音樂藝術研究得這么透徹,為什么自己的第一交響曲和第一協奏曲,甚至是幾首奏鳴曲,反而一點也不先鋒。
周圍學生顯然做過功課,還列舉了楊景行第一交響曲中向巴洛克和古典主義看齊的鐵證。
楊景行在黑板上寫了四個大字,返璞歸真。這文盲,璞字都寫得散架了,不過唬一唬老外還是足夠了。
如果真的讓有文化的人聽了楊景行是怎么老外解釋返璞歸真的意思,肯定會罵得他狗血淋頭,根本是狗屁不通牽強附會。
這天晚上的酒會上,柏林的校長高聲宣布楊景行愿意為大家演奏一首。
楊景行彈的是浦音剛畢業的一位師兄的一首鋼琴曲,算比較先鋒了,難度非常之大,堪比鬼火馬捷帕,以至于都沒在畢業匯演上出現。
六分鐘的曲子,楊景行輕巧完成之后,幾十個衣冠楚楚的人圍著鋼琴鼓掌不停歇,好久都沒人愿意破壞陣型。
楊景行器宇軒昂人模狗樣,像在場的人推薦了自己的師兄作曲家,校長他們真是滿臉的倍感欣慰。
私下里,校長好像也知道楊景行這一趟是為難了,他告訴楊景行,其實自己也不是個喜歡拋頭露臉的人,但是就如同丁老為了楊景行四處出面,李教授為了楊景行不怕求人也不怕得罪人
楊景行十分清楚地知道,如果不是這些老師的教導和扶持,如果不是學校盡力為自己制造機會,自己也沒有可能在今天能有機會回報母校一點,楊景行已經開始感受到教育的光輝和偉大,更有幸能參與其中。
浦音團隊到漢諾威的時候,場面已經比較盛大了,楊景行已經要分秒必爭了。
不管再忙,楊景行還是抽出兩個小時來跟趕來的格林見面暢談,甚至邀請格林參加了自己的講座,讓這個著名樂評人有機會混入到學院派里面。
就在一周前,格林為喻昕婷的專輯寫了一篇不長不短的樂評,算是中等評價吧,總體意思是瑕不掩瑜。
安馨身為利茲冠軍,人生第一張專輯在沒發行之前就被很多樂評人瞄準了,后來總體上也得到了中等偏上的評價,很了不起,因為這些樂評人也都擁有世界級的眼光和品位。
可喻昕婷和安馨不一樣,沒幾個人樂評人關注她,所以除了在日本熱鬧了一下,其他地方的發布會見面會什么的都挺冷清。當然了,橫向來比喻昕婷也算好的了,畢竟是發行專輯了。
楊景行這次并沒溝通或者暗示過,格林就為喻昕婷寫了那篇樂評,雖然為了自己的口碑,格林必然要中肯,不能胡吹亂吹,但字里行間都算是褒義的。而個別尖酸刻薄的樂評人,喻昕婷在他們眼中就根本不是個成熟的演奏家。
在輿論共識形成之前,格林算是幫了喻昕婷一個大忙,因為能得到他一個中等評價就很不錯了,多少被他批得體無完膚的還混得風生水起呢。更重要的,格林的樂評加上留聲機的煽風點火,喻昕婷這個名字被更多更多的人知道了。所以,dg才有決定繼續開展一下喻昕婷在歐洲的宣傳。
喻昕婷的專輯目前在美國只有兩三千銷量,當然,比中國大陸的幾百張是好多了。但是喻昕婷在日本可就發達了,專輯銷售目前還在繼續,破三萬是指日可待。
總體來說,喻昕婷目前的形勢還是樂觀的,雖然孔晨荷現在也不怎么給楊景行匯報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