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鼎國公賈赦,出孝后重新回歸朝堂,直管吏部。
朝臣們有腹誹的:這是什么運氣,怎么人家忠順王爺剛一回家養病他就出了孝了。也有精明的:離這人遠點,沒看人家頂的可是親王的位置。加之賈赦過去的戰績太過彪悍,一時朝臣們都小心翼翼起來,生怕讓這位現在管著官員的老國公抓住什么把柄。
可是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好幾天都過去了,這位國公爺竟沒有動作。這就不科學了,別的部還離得遠點,可是吏部自己的人,可就在這人眼皮底下呢。這人是守孝守得修身養性了?看著不象。
總這樣過日子也不是法子,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吏部尚書趙同,親自來到賈赦辦公的地方請見。二人早在賈赦到部的時候已經見過,原來也有個點頭的交情,趙同說起話來還算自在:“國公在部里,可還習慣?”
賈赦也挺客氣:“趙尚書,我已經把那爵位讓兒子襲了,現在叫我一聲賈大人就是。何必客氣。我看部里一切井井有條,趙尚書與忠順王爺想是沒少下了力氣。”
就算是讓了爵,也不耽誤你還拿著國公的俸祿不是。大家都這么稱呼,趙同如何肯自己標新立異:“國公才是客氣了,不過是大家感佩國公,從心里尊敬才如此稱呼。”
隨你們吧,賈赦對這些本就不大在意,不過是不想讓人拿此事為難自己的便宜兒子。只問:“趙尚書今日過來,可是有事?”
趙同就將自己的目的說了出來:“國公到部也有些日子了,不知道對部里可有什么要改動的地方?再就是又快到年底了,怕是京察之事也要準備起來。”
京察原是三年一次的慣例,不過是今年吏部最上的人已經換過了,趙同不摸賈赦的底,不好自做主張。都是千年成精的人物,能不知道皇帝接二連三地將心腹放到部里坐鎮是什么意思?問,必須問,最好上頭的人自己有主意,自己只管實施才好呢。
“又要京察了啊。”賈赦感嘆一句:“說來我這幾年守孝守的,人都是糊涂的。再加上剛到部里,對京察之事還真不熟悉。不如趙尚書找上一個對此精通的人,給我好生講解一二。”
趙同能不同意?又與賈赦客氣了幾句,出去就找了個在吏部已經呆了十來年的陳郎中,給賈赦做專業輔導。
聽了幾天課,賈赦明白了個大概。感情這京察的對象,竟然只是五品以下的官員。那五品以上的呢,不用管了?難道官做得大了,思想覺悟也跟著就上去了不成?
只是這個問題陳郎中回答不了,只好與賈赦一起去向趙尚書請教。聽了賈赦的問題,趙同才發覺自己這尚書真上白做了:“國公爺見微知著,明察秋毫,真是我輩典范。”先把眼前人拍順了再說其他。
只是眼前的人不缺人奉承,只問:“趙尚書,此事是否應該上奏?那些五品以上官員,可比五品以下之人權利大多了,他們一旦犯錯,損失可不是五品以下官員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