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秦楓有過太古小世界在通關之后,依舊保持原狀的先例
想來這儒道小世界應該也是可以保全的
但如果張澤沐知道自己只是一個活在天帝極書里的人,不知他會做何感想
這四年是少有的舉人試,秀才試在同一年的年份。
每個月來大澤縣儒館的人又比年前更多了
不僅是要應秀才試的學童,就連許多要應舉人試的夫子都來了
只見一頭青絲的秦楓在講壇上說課,一群頭上白發,甚至白發蒼蒼的老夫子在下面聽得目不轉睛,下筆飛快,生怕漏掉了任何一個亮點。
但秦楓也不是沒有聽到有雜音。
大愚縣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愚公,在聽了秦楓的一堂課之后,便再不去了
也不讓族中的小輩去聽秦楓的課。
別人問他,他便說“我輩之所以學儒,乃是為了復禮”
“秦楓這般只講究實用,與商賈何異”
“我雖然是個屢試不第的秀才,但也知道要做什么樣的學問”
“用不著一個小輩來教訓我”
眾人聽得他的話,見愚公德高望重,也不敢與他爭辯,只得偷偷過來告訴了秦楓。
秦楓聽得這論調,淡淡一笑,一句話也不說,依舊每天做自己的事情。
看書,做摘抄,開壇講課,閑時輔導張澤沐以及儒館里的夫子,學子們寫策論文章。
這寫策論的方法,秦楓摒棄了這儒道小世界里只重說理清談,引經據典的浮夸文風
他要求包括張澤沐在內的所有學子,寫的策論必須言之有物,筆下有情
“無論是抨擊時事,還是借古諷今,必須要心有所感,再下筆而言”
“沒有拳拳之心,赤子之情,即便寫得再花團簇錦,也不過是堆砌辭藻而已”
談父子孝悌,一定要有人倫親情
談家國大事,一定要有胸有大義
即便是談修身立德,也要敏于事而慎于言,否則何以昏昏,使人昭昭
秦楓在講臺上這樣說著,下面上千學子埋著頭,刷刷地記著
生怕慢了一步,就漏記了秦師的名言金句
最后秦楓當堂布置了作業,讓大家以真情實感寫一篇策論
結果第二個月,張澤沐捧著一大摞策論過來
秦楓接過來一看,差點沒笑出眼淚來。
“我與父母二三事”
“我與妻二三事”
“我與吾兒二三事”
“游遠郊有感”
更夸張的還有人寫的是“聽秦師講座有感”
“這都是小學生作文啊”
秦楓側過臉來問張澤沐道。
“澤沐,你寫的策論是什么題目”
張澤沐看到秦楓大笑不止,臉上頓時一窘,用蚊子叫般的聲音說道。
“我寫的是,我我與吾師二三事”
秦楓這下只有苦笑了。
“他們不會都是跟你抄的作業吧”
“連題目格式都是一樣的”
好老師不好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