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楓本來想用神文“智”字訣來幫助自己理解這天道進士試題的深意
但他很快就發現了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在這一縷青煙未曾消散之前,秦楓所有的儒術都是被封印的狀態
包括戰詩、戰曲,甚至神文,都被這兩道青煙組成的小字給封鎖住了
根本不能使用
“這兩道青煙,簡直就是天道進士試的監考老師啊”
秦楓有些哭笑不得地說道。
摒棄投機取巧的念頭,他好好地思量起“復仇”與“治國”的關系來了
“我此時的身份,雖是儒圣轉世,但此世的身份,卻是燕國的西北軍大都督”
“鎮國武圣樂毅也不諱言,他一旦圣隕,希望由我來接任燕國的鎮國武圣”
“我的儒道天選之路,乃是經世致用之說,貴在致用的實踐”
“所以治國將是我根本繞不開的話題”
秦楓沉吟道“可是這跟復仇有什么關系”
“天道究竟考驗我的是為國家復仇,還是為儒道復仇亦或是為自己復仇”
為國家復仇,那么秦楓復仇的對象,就是千年來不斷騷擾掠殺燕國百姓的西北妖族,以及曾經犯邊的趙齊兩國
如果是為儒道復仇,秦楓復仇的對象就是當初加害儒道的所有武者,以及現在還控制壓制著儒道的圣裁武院
如果是為秦楓自己復仇,那么他的復仇對象就是天外之天的武帝
秦楓又在自己讀過的詩書里回憶出儒家關于“復仇”的段落來。
首先第一點,秦楓在后世時,一直有一個對儒家的錯誤觀念,那就是儒家倡導以德報怨。
都是濫好人,都是你打我左臉,我把右臉也伸過去給你打,以德服人,沒有血性的二貨
其實這真的是把儒家徹底誤會了
論語憲問中就有記載,“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您覺得怎么樣呢
孔子卻是這樣回答的,如果用恩德來回報怨恨,那么我要拿什么來回報別人對我的恩德呢
應該用公平的方式來報復怨恨,他怎么樣對我,我就怎么樣對他
只有恩德,才應該用恩德來報答他
至于復仇的方式,儒家那更是血性的很
禮記之中,孔圣的弟子,子夏問道“居父母之仇如之何”
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返兵而斗。”
子夏又問道“請問居從父兄弟之仇,如之何”
夫子曰“仕,弗與共國。銜君命而使,雖遇之不斗。”
又曰“請問居昆弟之仇,如之何”
夫子曰“不為魁,主人能,則執兵而陪其后。”
意思就是,有弟子問,如果有人跟你有殺父母的仇,你該怎么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