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回答是“睡在盾牌上,枕著武器,不做官了,跟他不能同存于世,如果偶爾遇到,就不需要回去拿兵器就可以跟他開打了”
不共戴天這個詞,就是從老夫子這句話出來的
又有弟子問,如果有人跟你有殺死兄弟之仇,你怎么報呢
孔子回答“可以出來做官,但絕對不跟他在一處做官。如果國君讓我們不要爭斗,我遇到他可以不跟他相斗”
言外之意,如果國君不禁制,我跟他見了面,還是會復仇的
最后弟子又問,如果有人跟你有堂兄弟,或者情同手足好朋友的仇,你怎么報呢
孔子的回答是“我不做復仇的首領,如果主人有能力復仇,我就拿著武器跟在后面”
弦外之音,則是如果主人無有能力復仇,我便責無旁貸了
秦楓在腦海之中回憶著這些篇章,細細總結下來,連自己微微吃驚。
先秦儒家的原教旨里,滿滿地寫著復仇的血性
但是秦楓也發現了同樣都是復仇,儒家與“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復仇,卻有著根本的區別
就是復仇以義為先
“孔圣的孫子,子思在禮記表記中將“報”與仁義密切相聯,當是“以直報怨”原則的拓展”
“他在文中說,仁者,天下之表義者,天下之制也報者,天下之利也。”
“報,并不是報答的意思,既可以是報答善意,也就是所謂的德以報德”
“也可以是報仇的意思,也就是直以報怨”
“因為報,才可以有效地濟善止惡,才利于教化推行”
“以德報德,則人有所勸以怨報怨,則人有所懲。”
“復仇是為了教化一國,乃至天下,那就是治國之道了”
秦楓回憶儒家經典到了這里,心中已有悟出天道進士試的真意了
儒家復仇的特點有三個
一是“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二是秉持“以義為先”的評價標準
三是用“報”來震懾罪惡,獎勵良善,報仇不是光為了復仇,而是為了讓正義彰顯,使人人向善,為教化天下鋪路
這才是復仇的真正深意
“天道應是希望我寫一篇文章來勸誡稷下學宮那些激進的復仇派吧”
至于經世致用一說,復仇本來就是具體的事情,是最大的“致用”
如何做好復仇的事情,端正復仇的態度,本來就是一件“致用”的大事
秦楓想清楚了這些,抬起騰龍金筆,正準備書寫,抬起眼來看了身邊的張澤沐一眼。
只見他的天道舉人試,文章已是落紙如云煙,洋洋灑灑千字寫下來了
張澤沐似是因為字字皆要消耗念力,居然在這三九寒冬里,寫得滿身大汗淋漓,不停地用衣袖擦著汗珠
好在他長期主持大澤圣院,儒道造詣高深,識海渾厚,否則僅僅這一千字,就足以讓他念力耗盡,昏厥過去了
秦楓見張澤沐考試順利,一顆心也落了下來。
他定了定神,沾了沾墨汁,提起騰龍金筆,在紙上寫下了自己天道進士試的題目大復仇論,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