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賈縣長他們那邊”沙正陽抬起頭看著曹清泰。
“賈國英很聰明的人,只要市委這邊有動作出來,他就應該清楚自己該怎么做了,趙嵩那邊我會和他提一提,郭業山就不用說了。”曹清泰想了一想才道:“關鍵在于你們的方案要周密詳實,不能只考慮企業利益,也要考慮社會效益,嗯,我是指企業職工。”
回到銀臺,沙正陽就一直在思考,該如何來做好這道題。
他意識到了這道題的高難度,同時也同樣意識到如果做好了這道題會給自己帶來什么樣的光環,甚至比搞好了東方紅酒業帶來的政治加成更多。
對包括國營企業的改造和改制歷來是一道難題,而且這道題一直到十多二十年后一樣都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現在山東陳光已經在諸城開始推進了他的“賣光”戰略,黃鴻年的中策公司也在各地印證這一現實,那么自己用鄉鎮企業來兼并瀕臨破產的國企,從而走出一條路來,如果能夠成功,肯定會作為一個典型。
事實上沙正陽也不知道就算是東方紅酒業兼并縣酒廠成功了,這種經驗能不能復制到其他事例上,在他看來,或許借鑒經驗可以,但是要徹底復制,恐怕不會讓人滿意。
在辦公桌前思考了足足一個小時,沙正陽才開始下筆。
第一是方案,第二是一些思考。
方案其實很簡單,之前就已經考慮過多次了,沙正陽私下里已經和方東儒談過多少次,當然這并沒有涉及到深層次的東西,沙正陽只是通過這種談話來了解縣酒廠近況,以及工人們的內心真實想法。
沙正陽考慮了三個方案。
第一個方案是鑒于目前縣酒廠基本上是資不抵債,資產基本上都屬于銀行,那么兼并就是資產債務全部接手,需要剝離部分工人和離退休職工交給縣政府,那么其余交由東方紅酒業,這種情況下,東方紅酒業可以考慮以溢價方式收購,也就意味著可以支付部分資金交給縣政府,作為縣里解決這些職工的資金。
第二個方案則是東方紅酒業和縣政府協商,以去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作為法律依據,根據現有職工年齡結構情況,確定國家、企業和個人三方籌資完成企業職工社保體系。
第三個方案更宏大,是建立在一二方案之上,將東方紅酒業的改制也加入進來,一并完成,實現企業職工持股與國有股、集體股共存的混合制企業模式。
這一步跨得有點兒大,但是沙正陽覺得這種改制時越早越好,到了后面企業規模越大,要想搞這種改制,難度和政治風險就大多了,領導也都不愿意來承擔這個責任了。
這一寫沙正陽就寫到了晚上十二點過,這才有了一個大概的初稿,經過幾番潤色后,大概架構就出來了。
事實上相關的一些思考要難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