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些后世中已經成為主流的政策精神,在這個時代卻還顯得那么標新立異,一直要到1995年才會正式確立國企改革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抓大放小戰略,之前還會有好幾年的嘗試和摸索。
桑前衛發現自己和沙正陽很快談得合了節拍,連他自己都很驚奇,沙正陽的一些觀點很符合他的胃口,當然他也知道沙正陽可能是在游說自己支持東方紅酒業兼并縣酒廠。
從內心來說,桑前衛并不認同聞一震的意見,死抱著國營企業的牌子不放,卻拿不出像樣的解決方略,反而要想拉一家發展良好的鄉鎮企業來背鍋,這種想法太自以為是了。
時代不同了,那種意圖利用手中行政權力來決定一切的時代早就一去不復返了,這種脫離實際的思維早就落伍了。
但賀書記一直沒有明確表態,甚至桑前衛也感覺的道賀仲業對鄉鎮企業的復雜態度,這也讓桑前衛很為難。
沙正陽今天的一番觀點如抽絲剝繭,條理清晰,而且延引的一些論據也很有說服力,尤其讓桑前衛感到震驚的是沙正陽抽取的一些論據和觀點都是來自于高層吹風,有些甚至連他自己都還不太清楚,比如一位副總理在中央黨校上的講話觀點居然被他引用,這不能不讓他深思。
這位副總理在中央黨校上的講話很有影響力,桑前衛也是從一位省委黨校的教授嘴里聽到一些章節,并不完全,但是大概精神還是知曉,而沙正陽卻能如數家珍,這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
一直到沙正陽離開之后半個小時,桑前衛仍然處于沉思狀態。
他覺得自己恐怕需要好好向賀書記建議一下了。
這種局面拖下去不好,對賀書記更為不利。
桑前衛不相信賀仲業意識不到這里邊的風向變化,高層的態度日趨明朗,反復的可能性很小了,作為一個決策者,你必須要這種政治覺悟,否則你就只能被淘汰。
哪怕你真的有不同看法,那么也應當保持著一種不偏不倚的理性態度來對待。
正如沙正陽走的時候說的那句話,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桑前衛深以為然,而本來也到了需要大膽嘗試一下的時候了。
齊云山嘴角動了動,目光里沒有多少表情,瞥了一眼孔令東,“縣里的確要準備籌建經濟技術開發區,這是大趨勢,主要目的就是要大力推進招商引資,發展工業經濟,但地址還沒有確定,你操這個心干什么”
孔令東搓了搓手,陪著笑臉:“齊書記,就是問一問而已,看看我們南渡是不是候選地,要我說咱們南渡條件最適合,地處近郊,不遠不近,地勢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