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你提到了我們漢都在招商引資上存在的一些缺陷性弊病,嗯,我覺得這個提法很好,你說具體一些。”吳國勝忍不住啟口問道。
“嗯,吳市長,我這些觀點未必正確,……”沙正陽得先把態度擺端正,否則就顯得有點兒太狂妄了。
“行了,你說。”吳國勝打斷他的謙虛,“我心里有數。”
“我個人覺得漢都仍然沒有走出傳統經濟的窠臼,更多的仍然是處于一種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模式。吳市長您是搞企業出身的,我也算是搞過一段時間企業,其實搞企業應該是對發展經濟,或者說招商引資最有體會的了。”
沙正陽只簡單的有一個話題就把雙方距離拉近了不少。
“在企業干,才知道做企業的難,做企業的苦,……”
漢都市委市政府里搞企業出身的領導屈指可數,甚至可以說就只有吳國勝一個。
由于對行政工作的不太熟悉,吳國勝擔任了市委副書記兩年,但那是掛職,所以一直有有一種游離于體制之外的疏離感,這也讓他一度很不適應。
應該是從擔任市長開始,他才算是真正進入地方體系中。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用了兩年時間,他才逐漸開始適應現在這種狀態。
吳國勝一直覺得,無論是市委還是市政府這邊,始終有一些領導干部對自己橫豎看不對眼,總覺得自己不是從所謂的正規渠道上提拔起來的干部,還經常用什么“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將必發于卒伍”這種言論來顯示他們的正統。
這讓吳國勝非常憤懣而又郁悶,但遇到這種情形你還不好去和對方計較,唯有通過工作來證明自己。
吳國勝不是那種心胸狹窄之人。
他覺得從基層起家也好,在企業鍛煉也好,都是一種歷練,關鍵在于你要善于學習汲取,通過這些經歷來豐富自己的工作經驗,拓寬自己的視野心胸。
那種狹隘的把地方和企業對立的干部,只能說明他們的淺薄無知。
沙正陽從本質上來說,也是屬于地方干部,但是他的特殊之處在于他一下鄉鎮就到了企業,而且基本上是一手把企業從瀕于破產帶到了目前輝煌一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