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政研室下設五個處室,綜合處,政文處,經濟處,農村處,《今日宛州》編輯部。
雖然看起來有五個處室,但是總共人數也不過寥寥十人,和市委辦綜合一處這樣的大處室人數差不多。
這也足以說明市委政研室在市委里邊的地位多么孱弱。
“杜處長,來坐。”沙正陽見杜克利在門口晃動,連忙起身招手。
“沙主任,你在忙”杜克利是個快四十歲的知識分子,黑框眼鏡架在臉上,灰色的長袖襯衣略微有些發白,但洗的很干凈,熨得挺拔,頭發也梳理得很整齊。
“有事兒”沙正陽含笑問道。
“你上午要的東西,我給你拿來了。”杜克利點點頭,有些矜持的坐下,實在是沙正陽太年輕了,讓比他大十多歲的杜克利有些不太適應。
沙正陽沒想到上午間很隨意的提了一句自己想要了解一下宛州工業經濟這一塊的構成情況,杜克利當時應了下來,而且這么快就拿出了東西,這讓他對政研室的效率大為驚訝。
“啊,這么快”沙正陽接過厚厚的一疊資料,隨手翻了翻,前面是概況和近十年來的數據對比變化,既有圖表,也有文字敘述,很詳實,后邊就是宛州幾大國企的情況,也有非常細致的調研分析。
“其實每年我們經濟處都要對幾大國企和一些產業作一些調研,這些調研材料也花了不少功夫,只是領導們不太重視。”
杜克利語氣很平靜,但是沙正陽還是能從其中聽出濃濃的不忿。
沙正陽沒說話,只是靜靜的翻閱。
見沙正陽沒搭這個腔,杜克利又有些后悔了,不該在這個新來的主任面前說這些,人家初來乍到,怎么可能表什么態度
政研室不受重視不是一年兩年了,指望換個領導就能重視起來
不過杜克利還是滿懷希望,這位新主任既然是市委新上任的林書記帶來的,其身份和意義自然不同,或許日后政研室能夠重新好起來。
“謝謝杜處長費心了。”沙正陽大略看了一下之后,就把資料收起來,“這些資料很有價值,我打算花一些時間看一看,就放我這里嘍”
“嗨,沙主任覺得有價值,那就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肯定了,宛州國有企業情況現在不太好,這幾年一直走低,除了宛州制藥廠情況還不錯,其他幾家企業都很困難,宛州無線電廠和宛州電風扇廠現在都處于半停產狀態,生產出來的收錄機和電風扇滯銷,庫存巨大,上個月廠里甚至直接給職工們發收錄機和電風扇,讓他們去賣給親戚朋友折抵工資,……”
沙正陽訝然,但是隨即又覺得這個時代好像什么都可能,就像那些酒廠賣不出去酒,就抵給工人發工資一樣。
“那杜處長你也調研過這兩家企業有幾次了,覺得這兩家企業之所以走到今天這一步的原因是什么呢”沙正陽也打算考較一下對方,看看對方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