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職能部門把自己的權力明晰下來,然后公開透明,讓所有人都可以知曉,進而進行監督,不行的過了,那么紀檢督察部門就要調查問責,該過的不給過,一樣要調查問責,看看這里邊是不是有什么貓膩,我想這一步如果能從咱們宛州先走出來,那就不得了,咱們就可以成為改革的先鋒,進而造出聲勢,在吸引外來投資上作為一張王牌。”
沙正陽苦口婆心,他知道如果說設立招商引資局或者投資促進局這一類的專門招商引資單位都還相對容易的話,設立一站式的政務中心就太難了。
尤其是現在連互聯網的影兒都還沒見著,如果要搞一站式政務中心,也就意味著仍然要按照傳統的程序來進行審批。
鑒于不可能每個部門的內設機構都派人在那里,也就意味著需要大大簡化每個部門的內批程序,再說直白一點,那就是要放開一些權力約束,而這恰恰是最難的。
捏在手里的權力要丟開,這何其難想想前世中每一次所謂的改革,廢棄不少的審批程序,都會引來官僚機構的強烈反彈,哪怕是從上至下的頂層設計,都一樣會遭到強烈反對。
當然人家的反對也會以各種所謂的防范風險、保證安全、程序合法等諸如此類的理由來堂而皇之的提出來,但實際上大家都明白,其實就是不愿意放棄手中的權力。
林春鳴和明永昌對這些東西心知肚明,沙正陽稍微一解釋,他們就明白這其中隱藏的巨大“風險”,這是要觸犯太多人的利益。
精簡程序說起來容易,但都涉及到實實在在的利益,恐怕會遭到來自每個單位的抵制,陽奉陰違,以各種理由來推諉,恐怕立即就會上演。
沙正陽同樣意識得到這一點,單靠宛州一地想這樣搞,肯定難度極大,但是他覺得起碼應該要推進這樣的試點,哪怕能做一點兒也是好的。
當宛州前進了一步,而其他地方卻原地不動,那么也就意味著宛州的投資環境可能就要比其他地方更強幾分,而日積月累,這種差距就會逐漸體現出來。
而且沙正陽也認為,只要踏出了第一步,也就意味著破了冰,。
日后政府政研室也好,法制辦也好,以及各部門自身也好,就可以不斷的就這些審批程序就行研究和優化,不斷削減壓縮很多不必要的程序,達到進一步精簡的目的。
這種差距越拉得大,也就意味著宛州的投資環境越來越好,與周鄰地區,甚至沿海地區起碼在政府效能這一塊上的優勢就會漸漸體現出來。
林春鳴沒有回應沙正陽的話,今天沙正陽提出的東西實在太豐富太具刺激性了,以至于他雖然一直認為宛州需要一些變革性的舉措來實現改變,但是沙正陽帶來的東西沖擊力太強了。
他需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