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沙主任,還有什么要求”貝一河奮筆疾書,在筆記本上記錄很快,楊暉本來還有些松懈,但看到貝一河的動作,也開始下意識的緊張起來。
“其他都沒啥了,不過因為省委對這項工作催得很急,要求今年年底就要啟動起來,你們要考慮一下,企業搬遷,哪些工作可以先做起來我個人的觀點是,企業辦社會這一塊肯定要早點兒著手,學校,醫院,技校,尤其是技校,更要和咱們全市高等教育建設結合起來,你們要好好謀劃,……”
在沙正陽看來,很多人視為累贅的七廠二所的職工醫院和子弟校、技校這一塊,恰恰是現在宛州發展最緊缺的資源。
誠然這一塊如果一下子交給地方,會給宛州市財政帶來很多大的壓力,但是移交地方已成定局,那么就應當好生謀劃考慮如何將這一塊資源運用起來,如何來彌補宛州在高等教育這一塊的短板。
所以他才會給林春鳴提出來,把這些技校資源整合進宛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力爭實現提檔升級,建設漢東理工學院,進而建成漢東理工大學。
還有像七廠二所都有自己的職工醫院,這些醫院的醫生乃至醫療設施在十多二十年前都是重點保障,醫生都是來自重點醫科大學的畢業生,而醫療設備也都是用的最先進的器械,只不過在進入八十年代以來才開始迅速萎靡下來。
這仍然是一筆相當寶貴的財富,尤其是醫生,只要給他們一個發揮的平臺,給他們更多的機會,他們就會熠熠發光。
就算是子弟校也一樣是難得的教育資源,只要能夠讓他們地方上的教育資源合理搭配起來,給他們提高的機會,這些大多都是大中專院校畢業的師資力量就能迅速重新成長起來。
貝一河也感覺到了沙正陽的傾向性,點點頭:“那行,沙主任,我和小楊會盡快著手。”
“嗯,后天下午,我們要去和鐘書記見面,匯報這幾天準備情況,確定調研路線,辛苦你們了。”沙正陽點點頭。
貝一河二人剛走,王豐就緊跟著進來了。
估計應該是加了幾天班,當王豐交給沙正陽材料時,沙正陽都感覺王豐面目有些憔悴。
“又加班了還是得注意勞逸結合,身體是革命本錢,不急于一時。”沙正陽一邊說,一邊接過材料,迅速瀏覽起來,十多分鐘后,沙正陽點點頭,“不錯,留在我這里,我在仔細琢磨一下,王處長,辛苦了。”
聽得沙正陽點頭認可,王豐終于可以松一口氣。
對沙正陽的風格,王豐也是專門做了一番了解,甚至不惜專門托人到漢都那邊去了解了一番。
他感覺得到沙正陽對曲曉偉的欣賞,也清楚自己在口才上比起曲曉偉來略遜一籌,而且曲曉偉在人脈資源上更不是他能比的,所以他也沒想和曲曉偉比。
他更擔心的是空缺了許久的秘書一處處長真正要補缺的話,自己能不能競爭得贏另外幾個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番的對手,比如綜合一處副處長于麗萍,秘書二處處長許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