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和泰在市教委主任位置上干了兩年,時間不長,但感觸頗深。
宛州千萬人口,漢東重鎮,教育資源看起來不差,但是人均資源卻在全省相當落后,加之缺乏工業基礎,宛州工專鬧了那么多年升格為本科也沒有消息。
當初葉和泰也是力主應當在高等教育這一塊和職業教育這一塊上加大投入力度,以期彌補宛州教育基礎上的薄弱環節,但是并沒得到多少回應。
“葉部長,所以我說這是一個機會,像七廠都有自己的技校,規模大小不一,但是都各自有自己的側重,包括電子、光電、機械制造等等,宛州工專雖然號稱工業專科學校,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在許多環節上都還很欠缺,如果能借這個契機把這幾所技校資源并入宛州工專,再借此機會向省里和教育部申請升格為本科,這豈不是一個雙贏之事”
沙正陽的建議讓葉和泰大為意動,他還真沒想到這一點,看了一眼沙正陽,難怪林春鳴對這家伙如此倚重,這腦瓜子的確要比別人想得更長遠寬闊許多。
思考了一陣這件事情的可操作性,葉和泰覺得還真的有些可能,既然中央和省里把七廠二所要交地方,而企業辦社會這一塊首當其沖,那么技校這塊資源正好可以填補宛州工專的短板,充實學科,這對于日后宛州的發展也是一大好事,宛州市委市政府應當要促成這件事情。
“嗯,正陽,你說的這事兒是好事,咱們宛州市委市府應當盡力促成,中央和省里也應當支持這一舉措,對各方都有利。”葉和泰終于點頭。
找到了一個共同認可的話題,談話氣氛也就好了許多。
沙正陽也順帶談到了宛州醫療資源的短缺。
尤其是談到了宛州建市以來除了原來地區中心醫院外,其他原來的宛陽和龍陵兩區縣醫院更名過來的二醫院、三醫院無論在各方面條件上都遠遜于現在地區中心醫院轉變過來的宛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這形成了宛州市的醫療資源配備的不均衡現象。
而伴隨著七廠二所搬遷,帶來大規模城市人口增加,加上未來宛州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加快,對于醫療資源的需求也會日益增長。
所以必須要未雨綢繆提前準備,建設新的醫院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也是迫在眉睫的是事情,對七廠二所的醫療資源進行整合,更有效的發揮作用,就是應有之意了。
這個問題上沙正陽也和葉和泰談得很愉快,因為葉和泰的妻子就在市第一人民醫院擔任消化內科主任,所以葉和泰對這一塊也很了解。
一個小時轉眼就過去了,沙正陽離開葉和泰辦公室時,都能感覺到某種氛圍的轉變。
當沙正陽消失在走廊外時,幾度想要找葉和泰匯報工作的副部長金克南這才得以進門,注意到葉和泰心情很不錯,金克南這才試探性的問道:“葉部,沙主任來找您匯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