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問題上,沙正陽的確和林春鳴探討過幾次。
沙正陽也談到,如果只求眼前,那么這兩塊,尤其是文化這一塊的工作的確不起眼。
但是如果宛州要想日后發展成為像漢都、嘉州那樣的大都市,就必須要從早做起,從現在就要開始打好基礎,培養出一個濃郁的文化氛圍,作為這座城市凝聚人心吸引人才的靈魂。
一個新興城市和一個具有文化底蘊的老城市,或許短期內新興城市能迅速興起,甚至在一段時間內都會保持著優勢地位,但是從長遠來看,一座城市的核心還是人,尤其是人才。
能留住人,尤其是人才的關鍵要素中,除了就業機會外,最重要的就是文化底蘊和文化凝聚力,當然教育和醫療資源一樣是其中之一。
其他要素或許新興城市都可以迅速復制,唯獨文化底蘊卻很難被復制,所以當其他要素在競爭中被慢慢拉平時,唯獨文化底蘊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則只能通過時間來慢慢沉淀,像蘇州、杭州、漢都、西安這些都是典型。
沙正陽的這番觀點,林春鳴深以為然。
所以林春鳴也不吝在車上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討一下沙正陽的這個觀點。
林春鳴并沒有要把沙正陽的這個觀點“據為己有”的意思,他的心胸也還不至于那么狹隘。
而沙正陽的這些觀點他也很認真思索過,只是原來未曾系統性的思考和提煉而已,沙正陽這么一引導,他也就在和沙正陽的慢慢討論中形成了這個這個觀點。
林春鳴對這個觀點的闡述一直持續到了車開到市文化局院內,也給了王挺和呂彬奇他們很大的觸動和啟發。
柯斯達很新,是一月份才買回來,據說當時也還引起了一番爭論,最后還是顧紅普難得的獨斷了一回。
據說現在省里邊還只有漢都市委市政府買有兩臺,而宛州就搶先出了一次風頭,但也只敢買一臺。
“看不出咱們宛州文化系統麻雀雖小,卻肝膽俱全啊,漢劇院,京劇團,雜技團,歌舞團,一應俱全。”
沙正陽陪著呂彬奇一道從市文化局會議室里跟隨著走在前面的林春鳴、明永昌、王挺以及走在最前面帶路的市文化局局長龔振強后面出來。
“咱們宛州是老專區,而且地處漢東盆地內,較為封閉,人口又多,每年省里的文藝調匯演咱們宛州都是首當其沖,不但要求節目出得多,而且質量也要求要高,如果在全省不能有節目拿到一等獎,那省里鐵定要批評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