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梅無線電廠和宛州無線電廠雖然都是無線電廠為廠名,但是實際生產的產品卻大相徑庭,宛州無線電廠是生產收錄機、音響這一類電器產品,而紅梅無線電廠則是生產中短波戰術通信設備以及無線電步話機這一類的軍品。
藍光、紅星、紅梅三廠相距不過十余里地,都分布在官陂鎮的幾條山溝中,距離官陂鎮上都還有十來里地,但道路狀況都不錯,全是水泥路一直打攏廠里。
紅梅廠是調研的第二家,紅星廠已經調研結束,但給鐘廣標和沙正陽以及貝一河一行人的感覺都不太好,一股子衰敗蕭條的氣息揮之不去。
這三家企業原來屬于兵總,后來又移交給了電子工業部,再后來又交回了兵總,最后還是交給了電子工業部,翻來覆去折騰了幾回,對企業的影響也比較大。
從已經調研了兩家的企業來看,無論是干部還是職工,都迫切的希望早一點搬遷出山溝里,好早日到宛州市區生活,對于他們來說,在山溝里帶了一輩子,現在突然有機會到市區里去“享福”,無疑是最大的幸運。
幾乎沒有人太多關注企業搬遷到宛州之后該如何發展,都在說著軍轉民,但是究竟怎么轉,能不能轉成功,卻沒有多少人認真關注和分析。
這也是鐘廣標和沙正陽他們最為擔心的問題,連領導班子都沒有做好利用搬遷契機來推進軍轉民,迎接市場挑戰的思想準備,你怎么能指望企業一搬遷出來,就能軍轉民成功,就能像以前那樣大家都能優哉游哉的過日子
上邊的訂貨也好,政策支持也好,只有那么幾年,終歸要面對市場,該如何來求變謀生,好像這兩家企業都沒有能做好思想準備。
而且從企業現狀來看,明顯冗員過多,生產能力閑置,而且企業還提出了他們的子弟就業問題,這也給鐘廣標出了一道難題。
這幾年幾家企業每年高中畢業未能考上大學的子弟都有數百人,而廠里現在本來生產就不景氣,根本無法接受,哪怕是頂班、輪換都接受不了,所以這幾年積累下來,幾個廠的子弟怕沒有好幾百都沒有工作,現在這個問題也擺在宛州市委市府面前。
“你具體什么時候過來”沙正陽問道。“星期五好,到時候我等你電話。”
看見鐘廣標的目光投射過來,沙正陽也沒有遮掩什么,“鐘書記,向你匯報一下,自然堂水業的負責人,星期五要過來,考察咱們宛州的投資環境,他們有意在咱們宛州投資建一家礦泉水廠,現在正在選址,估計不是東峽就是北溪,還沒有定。”
“哦這是好事兒啊,自然堂水業,我知道,央視廣告到處可見,很牛啊。”鐘廣標大為振奮,“這企業當初是你搞起來的吧”
現在市委這邊明確包括招商引資在內的經濟工作要抓起來,市委要引領招商引資工作,而自然堂現在在全國礦泉水領域聲名大噪,絕對屬于第一集團中的領軍企業,當然不能怠慢。
請記住本書域名:。手機版閱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