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正陽這番話是實話,陸健和奚重山都不是不懂經濟的人,自然知道私營企業創業有多么難,尤其是在沒有信用社和銀行這些支持下,更是難比登天。
不排除有些人在沿海打工多年有一些積攢,但是這點兒積攢夠不夠且不說,又有誰會有如此勇氣敢于投入進去,這幾乎更像是賭博,尤其是可以想象得到這會面臨著家里人的反對。
“是啊,這種風險對于一般人來說是很難承受的,光靠個人的積累,很難,而且一旦失敗,極易挫傷創業的積極性。”陸健考慮問題的角度更寬一些,“可信用社和銀行這類金融機構也不太可能支持這一類的創業,作為企業他們也要規避風險。”
這道題基本無解,至少目前是如此,小額貸款和擔保公司的放開要在十多二十年后才放開,而且其一樣蘊藏著風險。
“陸主任說得很對,這也是內陸地區之所以在發展經濟上始終難以和沿海地區匹敵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我們起步晚了,民間資本的積累更是極其薄弱,缺失了這一塊,你怎么來發展經濟”沙正陽贊同道:“這種差距如果不想辦法來扭轉制止,還會越來越大,所以任何事情都要走到前面,越落在后面就越吃虧,也就越難趕上。”
“沙主任,規劃建設這一塊,要說簡單也簡單,因為規劃很快就可以拿出來,建設,只要有資金,也不難,問題是哪里來資金”陸健看著沙正陽,“市財政能支持多少如果不足,采取何種方式來解決既然不能等不能靠,那我們怎么來籌措建設資金銀行貸款抵押物呢土地,銀行愿意接受么”
這還不是房地產為王帶來土地火爆的時代,就算是你搞起平臺公司,劃撥了土地,但銀行一樣不會買賬,一句話,現在土地還遠不是十多二十年后那種一路飛漲的價格。
“市財政肯定要先那一部分資金來,如果不先整理一部分土地出來,如何招商引資”沙正陽沉吟了一下,“關鍵在于要把規建和招商引資的切合點找好,一方面整理出來完成三通的土地要在第一時間有企業來接手,另一方面在稅收政策和土地政策的優惠上要尋求一個比較好的平衡點。”
沙正陽的話說到了要害處。
現在開發區要招商引資,都要涉及到稅收減免,主要是指企業所得稅的減免或者說稅后的財政補貼,如果是國家級高新區或者火炬計劃所羅列的企業項目,還可以獲得更高層面的減免以及一些資金上的補貼。
也就是說,現在的開發區招商引資,基本上算是賠本賺吆喝,土地要優惠,第一年乃至第二年稅收減免或者補貼,那么地方政府圖什么當然是圖長遠以及帶來的就業和消費以及出口創匯了。
“沙主任,這道題不好做啊。”陸健和奚重山幾乎是異口同聲的道。
“不好做也得做。”沙正陽道:“第一年肯定很難熬,但是一旦挺過去了,尤其是能夠形成氣候,或者說像樣的產業集群,那么越到后面日子就會越好過,關鍵就是第一年,也就是今年。”
陸健和奚重山一時間都沒有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