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中關鍵又在于機芯和mpeg解碼芯片,當然成套解決方案如果要實現一個較為滿意的方案,還需要進行一番研究和實驗,但是如果完全按照萬燕vd的模式來,也沒多大問題。
而其他零部件憑借著無線電廠原來的供應渠道,以及現有的在宛州的七廠二所的網絡,根本不是問題,無論是產量和種類上,都完全足以滿足。
現在還是94年中,萬燕公司還在不遺余力耗費巨資的四處打廣告,但是它卻沒有發現已經有很多競爭者開始躍躍欲試了,而萬燕甚至還在為解決影碟機的碟片大費周章的去購買音像公司的版權,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萬燕一家在為整個未來的vd產業開路。
宛州無線電廠拖不起了,而同樣vd產業也不能再拖了,再把聯想集團內部的紛爭聯系起來,沙正陽覺得這也許是一個契機。
如果能把無線電廠內部技術力量進行整合,再輔之以從已經開始籌備起來但最終會歸于湮滅的聯海微電子中心這個群體集合在一起發力研究mpeg2解碼芯片,也就是未來億世公司拿出來的與斯高柏競爭的解碼芯片和解決方案,未嘗不能為今世中的vd產業大戰帶來一絲變數。
事實上mpeg解碼芯片的技術含量并不算太高,像斯高柏也就是搶在了時間前列,實際上它和億世一樣在美國都算不上多么有名的技術型企業,只不過它們都能夠恰好到處的搶在了關鍵時間節點,拿出了關鍵技術成果,所以一下子就聲譽鵲起。
相比之下,像機芯反而在技術含量上要高得多,國內尚未能力繞開國外的專利技術來生產。
好在沙正陽也沒有指望可以在機芯這一塊上也要“打破封鎖”,但沙正陽有印象,前世中索尼、三洋、先鋒這些企業都一樣具備了生產制造機芯的能力,只不過在九十年代中期這個最暴利的時代他們沒能趕上罷了。
如果說當vd產業真的形成了氣候,或者說讓三洋、松下這類日資企業看到了這一塊產業的巨大前景,沙正陽不相信三洋能夠忍得住不涉足這一塊。
為了利潤,沒什么是不可以放下的。
紛亂復雜的思緒就一直伴隨著沙正陽前往南粵的旅途中,火車哐當哐當的行進聲成了沙正陽思考vd產業過程中靈感不斷迸發的助推器。
哪怕是躺在床上,沙正陽都難以入睡,如何來打開這個局面,甚至決定著整個宛州在未來電子電器產業上的命運。
抵達中山,沙正陽便丟開了一切紛亂的思緒。
此次來的目的就是一個,說服段庸銘。
難度很高,問題很多,沙正陽相信自己上次留給對方的那些資料,對方應該都看過了,這樣大一家企業,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