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克儉是北面最偏僻的片山鄉人。
三十三年前他穿著露著大腳趾的破爛布鞋從山區走出來去當兵,十年后轉業到縣里,從鄉鎮上一個普通干部干起,從武裝部長,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再到鄉黨高官,縣農業局局長,副縣長,這么一步一步干起來。
他對自己的家鄉有著格外深厚的感情,也對自己的家鄉父老有著很特殊的情懷,迫切的希望能夠有一條致富道路能夠幫助到自己家鄉的群眾。
片山鄉人口不到四萬,緊鄰香城,平均海拔在五百到八百米之前,崗地遍布,起伏和緩,是一個典型的山區鄉鎮,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以務農為生。
片山鄉到北部的中心城鎮藿集鎮大概18公里,而藿集到縣城又有33公里,從片山到縣城就是一百多里地,汽車需要在路況不佳的縣道和省道上跑兩個多小時才能到縣城。
同樣,西面最偏遠的界牌鄉到西面的中心集鎮王營鎮也有19公里,王營鎮經官陂鎮到縣城還有足足34公里。
這也說明真陽縣的格局有多么不平衡,向北向西都有一百多里地之遠,才抵達縣境,而真陽縣城到市宛州主城區中心卻只有區區二十里地之遙。
整個真陽縣就像一片不規則的樹葉,真陽縣城就蜷縮在葉柄處,而藿集和王營分別在樹葉的西片和北片的中心。
這是歷史形成,誰也無法改變,而也使得真陽東部對西部不怎么看得起,西部又看不起北邊的山區。
夏克儉也不知道沙正陽為什么單獨把自己留下來。
照理說聯席會議開了,沙正陽就應該考慮開一個縣政府常務會議了,最不濟也也要考慮開一個縣長辦公會,不過似乎這位縣長并不急于開會。
不過夏克儉也不在意,每一位縣長都有自己的風格,祝漢明風格謹慎細致,考慮問題周全,但未免有失保守,不過有袁成功在后邊加鞭,總體來說真陽的發展還算不錯。
只是不清楚這一位在市經開區狂飆猛進的角色到了真陽來,又會給真陽帶來一些什么。
“克儉縣長,坐,我在市委就聽說過克儉縣長的名字,市農業局老辜和我說起過,談起當年你和他一起跑省里要項目的事情。”沙正陽很熱情,也很客氣,這讓夏克儉也很有些不適應。
祝漢明的性格并不親民,哪怕是和同僚之間也總覺得有幾分客套,不過祝漢明很好的處理好了和同僚之間的關系,在縣長任上幾年大家都還處得不錯,沒有任何私人交往,但在工作上與夏克儉配合也比較默契。
看樣子這位沙縣長有點兒不一樣。
“縣長,你就別這么克儉縣長克儉縣長的叫我了,不得勁兒,要不你就叫我老夏,既親熱也不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