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政府會議室的擺設和常委會議室的擺放略有不同。
常委會議室是一個橢圓形的會議桌,縣委常委會圍繞著這個橢圓形會議桌坐一圈,但縣委i書記會居中而坐,以顯示民主和集中。
但縣政府會議室擺設不一樣。
會議桌是呈長條形擺放,一般說來縣長坐在最頭上一處,各位縣領導則有固定的位置,沿著長條形向后延伸。
哪怕有人缺席,但都不會有人去坐那個空缺的位置。
而且一般說來緊鄰著縣長的兩個位置基本上都是空缺,這主要是為可能被邀請列席的縣委或者縣人大縣政協領導準備的。
如果某一次會議邀請的縣委縣人大縣政協的領導超過兩個,那么位置會向后在再延伸推后一兩位。
這也是沙正陽來真陽之后,縣府辦副主任梁綱給沙正陽介紹的。
沙正陽一點就透。
前世中各地的會議座次擺序大同小異,但都會沿襲一些眾所周知的基本規則,對沙正陽來說就更不是問題了。
這一次開會只邀請了縣委副書記兼縣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i書記丁希慎參加,所以空缺的兩個位置中右面那一個就保持空缺,而夏克儉、方東升、印懷平、齊國志、黎明珠等人則依次向下坐。
參加會議的部門和單位領導則坐在外圈的方形會議桌后,這一點和縣委常委會議室的規則一樣。
沙正陽坐進自己的位置,看了看兩邊,楚天瀾也給他點點頭:“縣長,人都到齊了。”
“嗯,那就開會,今天的常務會議議程比較多,也很重要,所以邀請了縣委副書記兼縣經開區黨工高官丁希慎同志參加,在家的縣政府領導都到齊了,相關部門單位的主要領導也都到了。”
沙正陽先來就定調,強調開會短而實。
都清楚現在的工作模式,大家都討厭開會,但是卻又離不開開會。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開會已經成了分解任務、分擔責任、推動工作三合一機制,也成了一種開展工作的“法寶”了,但是如果每個部門單位都要用開會這種方式來推進工作,這也意味著機制出了問題。
都知道有問題,但是你要解決這個問題,那卻很難,甚至說可以無解,只能從一定程度上控制和減輕這種工作方式帶來的弊病。
“我這個人奉行開短會,開實會,不希望會議時間太長,有事議事,每個議題爭取控制在十分鐘之內,特別重要和復雜的議題,不超過二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