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祥若有所思,“你們的意思是要大力發展中大型的養殖農場,促使更多的農民轉化為農場工人”
“這只是我們的一個美好愿景,或者說也是一個趨勢,這對于雀巢方面來說也是支持的,大中型農場無論是成本上,食品安全上,標準化上,都更能得到保證,但從國內實情來說,這只能說是一個趨勢,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仍然會處于一種普通養殖戶向中小專業養殖場發展的過程中。”
沙正陽對此早就有專門的思考和分析,應答如流,“在這個問題上,主要需要解決的還是一個積累和風險問題,我們也會考慮引入更多對奶源有需求的企業來分擔風險,實現從養殖業到加工業的均衡共同發展。”
王云祥心中的詫異感更甚。
如果說在廣州,沙正陽給他的感覺是這個年輕干部很有朝氣和闖勁,思維開闊,銳氣逼人,所以能在招商引資上大展拳腳,但是今天的所見所聞,卻又有些顛覆他的觀感。
在農業和農業的綜合發展上能有如此見地的干部不多了,年輕干部就很稀罕了。
現在大家都把眼光投向了第二產業,因為那見效快,上級領導也喜歡,但是作為一個地方的黨政主官卻要有一個清醒的頭腦。
尤其是像宛州像真陽這樣的人口大市人口大縣,發展工業的目標肯定要毫不動搖,但是這并不意味在農業上就可以放手不管了,認為農村包產到戶政府就只管收點兒農業稅水利費就行了,這種觀念很流行,但是卻很短視。
廣大農村農民如何來實現增收,工業能解決一部分,還會持續吸納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但是農業也一樣要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在這一點上宛州,或者說真陽走到了前列,真陽的干部頭腦很清醒,頭腦有想法,規劃有遠見,而眼前這個年輕人無疑就是其中的主要操盤者。
“我記得你還提到過百事和辛普勞也有意在你們這邊要投資馬鈴薯的種植和加工產業”王云祥笑著點點頭。
“省i長,這還有一個過程,百事和辛普勞眼光很高,我們也在盡力而為,不過他們這兩天正在這邊考察和商談,袁書記……”沙正陽退后一步,把話題轉給袁成功。
“省i長,我們的意思是,如果能請高官在百忙中花十分鐘撥冗一見來自百事和辛普勞的高管們,或許會體現出我們地方黨委政府對他們的重視程度,這也能有助于加快他們做出決策的進度。”袁成功立即挺身而出,滿臉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