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轉比晚轉好,這一點老朱也和我聊起過,現在苦一苦累一累,比日后被人指著脊梁骨罵好,老朱在這個問題上有思想準備,對了,中冶和漢海高科那個項目敲定了”
茅向東對這個項目也還是有些心動的,初期投資就是一個多億,未來可能總投資要超10億,這可是億級別投資在內陸地區哪兒找去
就算是第三期投資不算,一二期投資也有四五個億,一樣讓人怦然心動,只不過茅向東也知道為此秦都市委市政府已經籌劃很久,為此還專門搞了一個光伏產業園來為此服務,從土地、水電和稅收優惠以及財政補貼都是誠意滿滿,甚至還要在山北那邊搞光伏發電的實驗基地,這種條件是漢都市拿不出來的。
漢都市不比其他城市,這樣搞,其他產業怎么辦所以茅向東也只能想一想而已了。
不過茅向東擱下了就要想科創園區的事情,他期望著科創園區能夠帶來一個比單純項目更為耀眼的未來。
“差不多了,只有一些具體細節還在磋商了,中冶方面的人都開始進入了,年后一上班就要正式動工開建,秦都市那邊很著急,希望能夠在10月份就能建成投產。”沙正陽笑了笑,“他們希望能盡早投產,也可以借此機會吸引更多的光伏組件生產企業進入這個光伏產業園,這可是一筆大生意。”
“一筆大生意”茅向東沉吟了一下,“正陽,我對光伏產業不是很了解,但據我所知,目前國內這個產業貌似并不太景氣,市場需求幾乎是空白,多晶硅生產多半是以十噸級別來計,國外市場主要是歐洲,但對技術要求比較高,我們國內企業好像還沒有真正打入國際市場吧你覺得發展前景很大”
茅向東的懷疑不無道理。
目前國內光伏發電市場幾乎沒有,國際市場倒是有,問題是你技術達不到,無論是光伏組件生產企業還是多晶硅原料,都處于一個最原始的萌芽階段,秦都在這方面基礎一無所有,憑空要搞這個,光憑著一腔熱情和地方財政補貼支持,就能搞得起來
但沙正陽卻知道這不過是光伏產業第一輪爆發的前夜罷了,且不說段庸銘早已經在按照沙正陽的建議在德國、法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這些國家開始物設技術人才,就算是沒有這一波,像施正榮、瞿曉華這些人才還不是一樣要趕上這個契機一躍而出,成為其中的逐浪者
中國人中真的不缺人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留學生,無論是哪個領域,最優秀的人才群體絕對少不了華人身影,而且絕對占據著相當大的比例,在這一點上,中國人天生的智慧基因就有這個自傲!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