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祥點點頭,他的關注點不一樣,對互聯網的理解也不一樣,很準確的抓住了沙正陽話語中的一部分:“正陽,你說互聯網產業的迅猛發展首先會給硬件和軟件產業的發展帶來一個巨大刺激”
“對。”沙正陽立即就明白了王云祥的話語所指,甚至可以肯定,王云祥是指硬件產業,也就是制造業。
這才是能迅速給一個地方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拉動的關鍵,而且在對產業需求上也不及軟件產業那么要求高,或者說它所涉及到的制造業固然可能產品研發上有很高的的門檻,但是在實際制造這一塊上,對勞動力的需求一樣巨大。
事實上像現在還很流行的臺式電腦和正處于高速爆發期的筆記本電腦以及也在開始進入普及階段的移動電話生產制造,還有構成這些產品的基本電子元器件的生產制造,包括一般的基站設備等等,都并非是什么多么高精尖的生產制造能力,準確的說拋開研發,基本上都屬于勞動力密集型產業。
前世中的富士康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而諸如廣達、仁寶、英業達、龍旗這一類企業也都多屬于類似,只不過規模和產業分布不一樣罷了。
“那么我再問一個問題,漢都的互聯網信息產業如果領先發展起來,是不是會對整個相關軟硬件產業,尤其是硬件產業形成一個巨大的拉動作用呢”
王云祥問得更露骨明白,而周圍的人包括茅向東和程頌等人都明白了王云祥的意思。
互聯網信息產業固然現在很趕潮流,但是從其帶動的就業、實現的稅收以及可能帶來的gdp來說,短期內還很難說會有多么大的收益,甚至地方政府還要在這方面予以許多扶持。
但是作為地方政府來說,遠期目標和近期打算都要結合著來,如果說互聯網產業能夠帶動硬件制造業的一波落地發展,那就再圓滿不過了。
這種既能滿足遠景發展目標,又能結合近期實際發展需求的模式才是最適合的。
沙正陽當然明白對方的意思,想了一想道:“省i長,我的理解,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肯定會對相關軟硬件產業都會帶來拉動效應,但是這種拉動的強度是不是就一定會匯聚在漢都市,我覺得這要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