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黃金周還沒有正式啟用,但是國內消費市場已經有這方面的聲勢開始造起來了,真正要成為一個制度,還要等到明年去了。
高峰論壇把沙正陽累得夠嗆,所以五月份他基本上還是一個調整自我的階段,六月份他才又開始著手自己分管的幾項工作,踏踏實實做了幾件事情。
秦都那邊的多晶硅產業隨著中海硅業的落地正式開啟了全面建設,也吸引了國內外眾多的關注。
原本美德日等國對中國國內的多晶硅技術嚴加封鎖,絕不肯到國內來投資建設,但是當中冶這邊技術一取得突破,國外資本和企業就立即開始接洽國內各方,準備進入中國市場了。
6月上旬,挪威rec來應邀來秦都考察投資環境,14日,挪威rec與長河集團簽署意向性協議,雙方同意共同出資2.5億元興建一條多晶硅生產線,一期預計生產多晶硅500噸,二期要將多晶硅產能提升到3000噸。
預計這個項目將會在9月正式動工開建,明年5月建成投產。
挪威rec是國際著名的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產企業,在歐洲多晶硅市場具有重要地位,隨著歐洲各國對清潔能源的日益重視,尤其是以德國、西班牙、荷蘭為首的多個國家陸續出臺或者正在醞釀出臺對光伏發電產業的補貼政策,所以使得歐洲各國未來多晶硅市場需求明顯增長。
挪威rec由此非常看好市場,在獲知中冶在多晶硅技術上獲得了實質性的突破之后,對中國技術封鎖已經毫無意義,加之中國加入wto已經進入了最后階段,一旦中國加入wto,那么中國將以市場經濟國家進入整個歐洲市場。
而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價格,優越的水電條件,都對外資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所以挪威rec太陽能公司迅速開始在中國國內尋找合作伙伴。
而長河集團在獲知東方紅、漢海高科和中冶開始進入新能源產業之后,也開始關注這一塊。
鐘廣標為此專門把沙正陽叫去詢問過兩次。
本身長河集團就是以能源產業為主,只不過原來是以石油天然氣和煤炭這一類化石能源為主,但在看到新能源發展前景日益看好的情況下,自然也不愿意錯失這樣一個機會。
鑒于長河集團在新能源產業乃至多晶硅技術領域毫無積累,幾乎是要從零開始,要想迅速打開局面趕上去就必須要在技術上尋找到合作方,所以很快就搭上了挪威rec的線,雙方一拍即合。
除了組建多晶硅生產線外,雙方這家合資公司還將成立一家光伏組件生產企業作為配套,也就是說,這家企業要從多晶硅生產到光伏組件生產,最終到光伏發電上下游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