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山都和裕城的產業發展規劃之前,我想先就咱們宛州的現有格局進行一個梳理,宛州現有的情況其實基本上可以分成為三類,第一類以經開區、東峽、真陽和宛陽為代表的,這幾個地區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好,目前發展的勢頭也不錯,已經有了全省十強縣或者沖擊全省前二十強區縣的實力,嗯,香城縣正在大力向這個梯隊邁進,但是還差一些火候,……”
“第二類,或者第二梯隊,就是以香城、山都、裕城、龍陵、大野等區縣為代表的,這幾個區縣的特點也很突出,或區位優勢不錯,或人口眾多,或基礎設施還行,總而言之,占著一點或者兩點優勢,但是都不算很突出,護著還有那么一兩個有點兒規模的企業作裝點,給大家的感覺就是中不溜,難出大彩,……”
“第三梯隊就是剩余的區縣了,各方面條件都很一般,沒有特色,區位不佳,資源匱乏,也沒有相關產業基礎,發展乏力,……”
說得很刻薄,但是卻是現實,無論是坐在內圈的市級領導,還是外圈的區縣領導和市直機關領導,都有些苦澀,但是卻不能不承認這種分類是很科學而客觀的。
“這三類只是一個大致粗略的分類,事實上在每一個具體區縣之間都還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比如經開區基本上沒有社會管理職能,只需要專心致志發展經濟,比如宛陽區,作為主城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對自身經濟實力壯大無疑更有利,……”
“……,比如香城,我印象中前兩年家具制造業就具備一定的基礎了,但是這兩年好像沒有太大的突破了,總體來說停留在層次較低門類單一的層面,如何來實現提檔升級和衍生發展,家具制造業衍生一下,比如門窗制造,比如門鎖制造,比如家裝類的板材行業,縣委縣政府有沒有認真進行過研究分析有沒有引導具備一定條件和實力企業向這方面進行嘗試有沒有幫助相關企業與高校相關學科進行牽線搭橋,甚至提供財政支持來實現新產品的研發推動”
一連串的設問讓坐在外圈的香城縣的兩位主官心里豁然開朗之余也是臉上一陣火辣辣的。
他們也不是沒有為縣里的家具產業未來發展考慮過,但是更多的還是希望家具產業能夠提升檔次擴大規模,但是面對沿海地區的競爭,香城的家具制造業明顯要遜色一個檔次,怎么來讓這些產業有更好的發展,縣里也是殫精竭慮,但始終不得其法。
現在沙正陽不經意的就給他們點穿了,產業可以向外衍生發展,不局限于單純的家具產業,可以讓這個體系產業更壯大,同時還要主動幫助這些企業與高校和科研院所進行對接合作,甚至提供財政支持來進行技術提升和新品研發,這種做法也是他們之前未曾想過的。
“縣財政不足,那么市財政是不是也可以考慮在這方面予以支持我要提醒一下大家,財政資金如何用,預算上要更多的考慮這一塊,不要只是一味盯著基礎設施建設或者給干部職工漲工資獎金,這些資金該用到刀刃上,而一個產業如果能夠抓住時機做起來,形成真正具有競爭力的支柱產業,未來給你這個地方財政帶來的穩定稅收你自己可以算一算這個帳,……”
杜國建和穆天然都在認真的琢磨著沙正陽似乎是信手拈來的建議。
香城本來是宛州的百萬人口大縣,也是農業大縣,在鄭國忠擔任縣委i書記期間家具制造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迅速成為縣里的支柱產業。
現在縣里擁有大大小小的家具生產企業多達五十多家,讓他相關的木材加工企業和油漆化工企業還有十多家,98年這個相關產業產值達到45億,成為名副其實的第第一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