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高新區接受了一大批前期破產停產的廠房和辦公用房可以用于改造來提供給這些企業作為公寓和宿舍使用,還真的不敢夸下這個海口,但付出這么高的代價,沙正陽和季國力都認為是值得的。
這是高新區首個落戶的制造類企業,而且投資額度超過3500萬元。
雖然在投資額度上實際上不算大,但是這類企業卻能帶來相當豐富產業鏈。
圍繞ut斯達康為其做配套的大小企業超過15家會陸續到漢都落戶,他們大多都會選擇到高新區和臨近的開發區落戶,這又是一筆不小的投資,加起來可能并不比ut斯達康本身低。
當然ut斯達康可能也會在漢都本地現有企業中物設合適的配套生產企業來彌補。
沙正陽和季國力看重的就是這樣一個帶動能力。
配套產業鏈企業基本上都是以塑膠、模具、電線、玻璃面板、電子元器件這一類的企業,這些企業的落地就能為下一步更多的其他可以在零部件上通用的企業提供巨大的供應支持,極大的增強漢都在這一類產業上的吸引力。
現在高新區正全力以赴的為ut斯達康生產基地建成投產在做各項準備。
道路已經基本整修完畢,而廠區和標準廠房也已經完成了初步的修繕,首批1200名工人也已經招募完畢,并分別由三家職業技術學校進行前期培訓,同時ut斯達康的首批22名管理人員和技術員工也已經抵達漢都做前期的工作準備。
而高新區和經開區也正在與尾隨而來的配套生產企業進行緊鑼密鼓的談判,預計多數廠家都將在半個月內完成入園談判,并在四月底之前建成投產。
不過這后續的招商引資和談判事務已經不是盧雅的工作了,對于這些沒有太大挑戰性的工作,盧雅本身也沒有多少興趣,而也不需要她來專門對接,她的目標早就瞄準了華為和富士康。
在和沙正陽的交談中,盧雅感覺到沙正陽對這兩家企業的重視程度超乎尋常,甚至能夠隨口說出這兩家企業的前期發展歷史和部分管理層的情況,雖然說招商引資需要了解掌握這些情況,但是了解得如此透徹細致,那還是讓盧雅更震驚。
這說明沙正陽是專門下了功夫去研究這兩家企業的,華為和富士康現在雖然也小有名氣,但是和聯想、海爾、ibm乃至廣達、仁寶這些企業相比,仍然還差一個級數,但沙正陽對這兩家企業的重視程度卻完全不一樣。
正因為如此,盧雅也對自己的深圳之行格外重視,準備也格外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