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個設想,第一,市里財政補貼,支持漢大和漢理工大在秦都建立化工、新材料方面國家級實驗室,同時鼓勵企業來與漢大、漢理工大進行合作,推進新技術和專利項目落地,這一塊上我們已經通過前期工作有了一些進展,相關企業,包括長河集團、中石化等都有接觸,并在積極推進。”蘇倫康回答道“另外就是我們也在積極扶持本土的一些企業,包括吸引部分武漢、西安、漢都企業到秦都新材料產業園投資建廠,也取得了一些效果,”
“喲,墻角都挖到漢都腳底下來了啊。”沙正陽樂了,“你們這是不擇手段,不遺余力啊,公開挑釁啊。”
“正陽,這也說不上,實事求是的說,秦都營造出了一個比較好的發展環境,而且我記得省委也提出了要圍繞漢都市打造一個一小時漢西城市群加漢西經濟圈,這么一看,秦都、安襄和昭陽都要被納入進來,我們覺得這既是機遇,同時也是壓力,如果我們能走到前列,確立起我們秦都在特定領域上的優勢,那么這就是機遇,但如果發展不力,那么就有可能產業被漢都吸聚,我們秦都被邊緣化,所以現在我們只能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蘇倫康態度非常堅決,“如朱書記所說,這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甚至稍微緩一緩,都得要沒飯吃,只有大步向前沖。”
沙正陽無法評價秦都市這一做法的前景,但是要承認不做,秦都就沒有機會,做了也許不會成功,但起碼有了希望。
前世中秦都市在2012年之后就陷入了困境,隨著煤炭價格的下跌,完全依賴于煤炭產業的秦都市找不到轉型的路徑,或者說無力依靠自身來轉型,所以很快陷入了和東三省那幾個日趨沒落的資源枯竭型城市一樣的局面。
城市人口不斷流失,煤礦關停并轉,工人下崗,年輕人紛紛離開到漢都、嘉州和成都這些城市去謀生,成為漢川省一個最典型的因為產業過于單一受到經濟大氣候影響過大而陷入經濟下滑的范例。
但在今世,情況已經改變了,漢川省委提早覺察到了這一點,所以安排了朱鳳厚去有針對性的對秦都市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培育新興產業。
就目前來說,朱鳳厚很好的完成了這一任務,當然這還是一個正在進行時的過程,但起碼前半段走的非常好,漢川省委省政府對朱鳳厚的表現極為滿意。
根據沙正陽獲得的消息,如無意外,明年的人代會上,朱鳳厚可能會是副省i長的候選人之一。
“康哥,看來秦都市委走到了我們漢都市委的前面了啊,你們的姿態比我們更鮮明積極啊,我們市委才剛剛完成了調整準備進行動作,沒想到你們比我們來得更快。”沙正陽由衷的道。
“正陽,你就別打趣我們了,秦都怎么可能和漢都比”蘇倫康輕松的道“船小好調頭,漢都市的經濟體量是秦都的好幾倍,省里對漢都的定位也不一樣,當然不可能如此隨意,但看這一次省委對你們漢都市委的調整力度,你們漢都市可能也要大顯身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