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都到了這種階段了,沙正陽怎么可能去企業上要去早就該去了。
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沙正陽都只是關注過,但是卻從未認真考慮過去不去的問題。
兩方面因素決定了他不會去企業,而只會繼續在體制內奮斗。
一方面是企業畢竟涉及面太窄,再大的企業也不過幾萬職工,對于已經執掌過關乎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百姓生計發展的沙正陽來說,這種成就感的確太薄弱了,或許可以在某個領域做到極致,如同前世二馬王許任那樣,但那種滿足感對與沙正陽來說還是欠缺了一些。
另一方面是他覺得自己哪怕是在體制內,也一樣可以給予自己現在已經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幾家企業以指引點撥了,一樣可以發揮出這些方面的影響力,所以這個時候舍棄這么多年的努力拼搏所取得的成績去另尋新路,智者不為。
所以自己最終只能在現在的道路上努力前進,只是這條路現在似乎已經由由不得自己了,自己想要尋求突破,在以往,自己還可以想方設法尋找一些突破點和亮點來加深領導印象,提升自己在領導心目中的存在感,進而在合適的機會下向前一步。
但現在,這似乎已經到了一個瓶頸了。
自己年齡、工齡、黨齡,甚至工作經歷都成了一個抹不掉的短板,再怎么說自己絕才驚艷出類拔萃,但是短短十二年時間,自己從一個科員走到正廳級領導干部,都顯得有些太出挑了。
拿一些領導的話來說,自己需要一些時間和經歷來慢慢沉淀一下了,這有助于自己日后的成長。
事實上沙正陽也認可這一意見,當然前提是自己沒有前世記憶的話,自己這樣的情形肯定是需要慢慢沉淀積累磨礪一下了,可可自己真的就是一個不一樣啊。
讓自己繼續在這個組織部長位置上干兩三年,沙正陽心里真有些不甘,不是說這個位置上的工作就是按部就班了,但對自己來說挑戰性就的確少了點兒,沙正陽覺得有有點兒浪費了。
與其在這里耽擱,沙正陽真的覺得自己不如跳出去,哪怕情況惡劣一些,比如去蒲池、安襄或者鄖州這類落后地區去當專員市長,他都覺得值得,起碼能夠為這些落后地區的面貌盡一份力,也算是得償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