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黨工高官王文華和管委會主任韋力河對沙正陽的到來也是盼望已久。
這年頭在體制內能搏出一官半職的人都不簡單,沙正陽對經開q:u的態度一般很快就能被人看出去端倪來,起碼王文華和韋力河是最關注的。
高新區和經開q:u的競爭從幾年前就開始,但是高新區是被經開q:u壓得死死的,無論是從那方來說,高新區都無法和經開q:u相提并論,從幅員面積,從班子配備,從產業傾斜,從政策支持,高新區都全面落后于經開q:u。
當然這不能說全都是高新區自身的責任,很大程度也和當時中州市的產業規劃和定位有相當大的關系。
顧名思義,你高新區就應當要著力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但是你不能把什么食品、機械加工和紡織、服裝這些產業歸結為高新技術產業吧。
而中州本身在科研高校這一類的資源上就相當缺乏,在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商就處于相對弱勢的境地,這樣一種情形記下,中州市委市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經開q:u的發展上也是說得過去的,特別是推進工業化進程和城市化進程與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出路這幾項中心工作結合起來的時候,經開q:u的優勢就顯得更為明顯了。
即便是在現在,王文華和韋力河也很清楚高新區在對陣經開q:u時仍然處于絕對劣勢,哪怕是新來市長對經開q:u的態度有些微妙,但兩個人也是在體制內打滾多年的角色了,很清楚像沙正陽這種人不可能因為一些感情傾向就把經開q:u徹底撇開。
他們唯一希望的就是從新任市長那里多爭取到一些關注,憑借新來市長在產業培育和招商引資上的一些特長,能為高新區多爭取到一些特殊資源來扶持。
沙正陽在高新區這邊看得很細,但他更關注的是高新區黨工委和管委會的班子建設和工作氛圍。
在他看來,雖然從各方面來看,高新區都無法和經開q:u相比,但是唯獨在班子和工作氛圍上,高新區憋著一股氣,一直希望要實現突破來證明自己,這一點很關鍵。
相比之下,經開q:u那邊就要托大得多,或者說已經日益向一個普通區縣黨委政府的格局模式轉化,官僚化行政化的趨勢很明顯,這也就意味著其行政效率和工作作風定型了,這恰恰是作為高新區和經開q:u這類以發展經濟為主的功能區的最大問題。
當一個以發展經濟為唯一要務的功能區卻慢慢蛻化為各種行政事務都需要普通日常程序來運作轉的時候,那么你這個功能區和其他區縣體現出來的優勢就蕩然無存了,人家其他區縣還有自身財政,在某些問題上甚至還更能靈活變通的拍板,你的優勢沒有了,劣勢卻越發明顯,你怎么和別人競爭?
當然,經開q:u還不至于到那一步,但是沙正陽感覺有向那方面發展的趨勢,這就很危險了。
實際上在調研經開q:u時,沙正陽也就提醒過薛一行,但是薛一行顯然沒有太在意,沙正陽也懶得多說,等到現實來教訓了薛一行之后,相信這個家伙就會明白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