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著桌面上攤開的兩張人像,不由得露出一個滿意的笑,隨即收好夾在書頁中。
明天拿去給瑜新看。
少年這樣想著,在仙霧繚繞仙魔糾纏間,緩緩沉睡。
白駒過隙,一轉眼,大惠山已經寫到了衛華同舊時的戰國同學分別帶著手下的兵團較量之時。
其間寫到衛華彈盡糧絕斷臂求生的時候,一眾讀者抱著書哭的死去活來,連男人也忍不住為他的無畏堅毅紅了眼眶。
而眼見著大惠山已經進入了尾聲,讀者們也大約咂摸到這本書的女主角就是衛華斷臂時陪在身邊的女同志了。但還有不少讀者念著當初那個善良的未婚妻,不肯接受女主角,甚至還有人給溫知秋寫信訴明,請求讓溫知秋改變主意不要給衛華安排妻子的。
當然這樣的觀點也引來了不少讀者的反駁。
紅星雜志只怕事情鬧不大,樂得給自家宣揚名氣,便把各持己見的看法刊進了雜志。
“斯人已逝,總不能讓衛華孤獨終老,于情太冷漠,于理也不合。”
“既然衛華身邊已經有了陳瓊,又何必再念著去世的未婚妻,這對陳瓊難道不是情感的不忠”
“當初本就是陳瓊最先和衛華在一起的,后來不過是因為誤會才讓未婚妻有機可乘,現在也是撥亂改正。”
“未婚妻為了衛華自盡于戰軍手下,怎能輕易忘記在衛華隱姓埋名去黃埔上學時,是未婚妻拋棄了大家小姐的身份,無視被當眾拒婚的羞辱,一片癡心追赴黃埔,彼時,陳瓊又在何處陰差陽錯不能多說。我并不否認陳瓊在衛華斷臂時的陪伴,可未婚妻的一片真心怎能就被陳瓊盡數掩去。”
總之,讀者吵得很是激烈。到后來,大家反而紛紛調轉矛頭,要溫知秋作家出來評個公正,道個明白,說一說他到底如何安排,如何想的。
連羅家和也來信問他要不要公開申明一下或者干脆修改一下情節。
正在積極備考的溫向平看見雜志上聯名上書的“讀者意”,當真是哭笑不得。
沉思良久,溫向平到底是發了一篇申明。
申明大意就是,未婚妻在衛華眼前死去,可曾經熾熱的情感不會隨著人死而消散,反而逐漸沉淀在他的記憶里,這是衛華不可磨滅的經歷,不能忘,也不會忘。
但斯人已逝,人的一生不會在某個記憶停滯不前,人也不應該沉湎過去,無視未來。過去的一切并不阻止衛華繼續活下去報國保家,也不阻止衛華再一次和心儀的人走到一處。人生漫漫幾十年,何苦在過去掙扎,錯失眼前。
而正因為失去過,所以對現在倍感珍惜,如愛情,如和平。
這是最好的結局。
如此一來,雖然還有人抱著自己的念頭忿忿,但大多都沉思良久,隨即會心一笑,不再抓著這點吵架。
說通俗點,難不成還不允許寡婦再嫁,鰥夫再娶了何必揪著這個不放。
隨著大惠山的連載,時節也窗間過馬,一轉眼,竟已是五月份。
春種開壟的時節已經過去,現下大河村村民要做的,就是小心侍弄地里的莊稼,別讓貪吃的蟲兒和做賊的雜草毀了這茬的作物。
今年大河村里有不少知青要參加高考,趙建國也就體貼的允許他們上工的工時少一些,好好復習,爭取再考幾個大學生出來。
而備考的知青其中,就有蘇家的女婿溫向平和江家的媳婦李芝齡。
李芝齡雖然考過一次,可到底是許多年前的事兒了,如今重頭再來,她也不能保證自己就像之前一樣考的那么好,于是也抱著書好好復習,眼見著高考的日子越來越近,李芝齡更是廢寢忘食了。
上一次高考,溫向平考去了沽市,李芝齡卻考到了京市,兩家人自此分離好幾年,一直到后來慎之在沽市有個生意去談才又和溫家相遇,可是耽誤了慎之和甜寶不少時間。
這一次,她一定要考上溫向平的那所大學,最好兩家人到時候搬過去就做鄰居。反正沽市大學學校也挺好,沒差。
這一次,一定要讓兒子近水樓臺先得月
知道兒媳婦正在準備考大學,李芝齡的婆婆也就專門從大兒子家搬過來幫著操持家務,照看三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