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蜀山出刊后,溫知秋這個闊別大眾兩年的作家再次以黑馬之勢殺入到讀者的視線之中。
在繼紐扣和大惠山之后,溫知秋又一次點燃了整個文學圈子。
雖然溫知秋的資料瞞得很緊,外人并不知道“溫知秋”是男是女,今年多大年紀,可這些并不是眾人關注的重點。溫知秋到如今共發表了四個作品,無一不稱得上是成名之作、經典之作,無一不給雜志帶來了超高的知名度和極其可觀的銷售額。
甚至,又無一沒有引領了雜志報刊的新風尚。在其半隱退的兩年間,多少雜志和作家都是循著溫知秋已經開辟出來的路子走。但大抵都失了幾分“溫知秋”式的傳奇和驚喜。
而如今,哪怕溫知秋仍然沒有公開露過臉,仍然有雜志不死心想要把人挖過來自家。
誰叫當年的新周刊成功給了他們希望呢。
但打著溫知秋主意的卻不止這些雜志周刊。
“他的意思是要買下大惠山的影視版權”
新周刊大樓里,溫向平正在和羅家和商談。
羅家和點點頭。
前幾天,有導演找上門來,想要將大惠山拍成電視劇。給的價格和條件都很不錯,導演本身也并非籍籍無名之輩,
“鐵道游擊隊、閃閃紅星這些都是出自他手,拍的都還是不錯的,在圈子里也成名十來年了。”
唯一的缺憾就是觀眾已經對長達十年的革命戰爭片視覺疲勞,加上對外貿易帶來的外來影視的沖擊,如今這類片子并不被看好。
“價錢給的挺豐厚,還能順帶再擴一擴“溫知秋”的名氣,給蜀山做個免費宣傳,畢竟影視的受眾要更大一些,社長和我的意思也是比較贊成的,就看你怎么想的。”
溫向平自然沒有不樂意的。稿費雖然豐厚,但相比“外快”而言,還是要遜色一籌,名正言順的進賬,拿著又不燒手。
“那行,那我就給你聯系去,完了你還得再過來一趟,簽個合約。”
得了溫向平的回復,羅家和心里也就有了譜。
溫向平卻突然來了興趣,
“羅大哥,導演找的誰演衛華”
羅家和架了架鼻梁上的眼鏡,
“這我還不清楚,怎么,擔心人家演不好給大惠山抹黑”
說到后來,話里就帶了調侃。
“嗨――”
溫向平擺擺手,
“羅大哥你對我也太沒信心了,我苦心寫的大惠山豈是輕易就能被抹黑的。何況演的好是給大惠山錦上添花,演的不好也是他們愧對原著,我怎么都虧不著啊。”
話雖然說的涼薄了些,可理卻是這個理。
羅家和莞爾,故作無奈道,
“溫知秋啊溫知秋,該說你什么好。”
溫向平捧著個搪瓷杯子,有一下沒一下的抿著茶水,回以一笑。
不論外界如何紛紛擾擾,溫朝陽的生日卻在金桂飄香中如約而至。
正巧今年是個星期天,蘇玉秀專門關了店鋪,和李紅枝整了一桌好菜,跟江家一起給溫朝陽慶生。
比起溫向平初初到這里來的那一年,溫朝陽今年的生日明顯要好的多,桌上光是肉菜就有豬牛羊魚四種,很是豐盛。甚至還有溫向平專門去蛋糕店里訂來的十寸奶油蛋糕。
這蛋糕在眼下還算是新奇點心,畢竟是從外國學來的,沽市里開了好幾家店,一來新奇,二來地方大多在商業中心,生意還是不錯。這個蛋糕就是溫向平在新周刊辦公大樓附近的一家店訂的。
雖然奶油打的并不發,吃起來還顯硬,但好在是真材實料打出來的,香味十足,溫家兄妹三個又都是好甜口的,哪怕愛吃肉菜的江家兄弟嘗了一塊也叫著好吃。
一頓飯自然是吃的其樂融融,江河清夫婦和江慎之兄弟三個都給溫朝陽準備了禮物,溫朝陽也拿出自己親手做的明信片予以回禮。
其上是溫朝陽親手寫的短詩,每個人都得到了一首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