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和又神神秘秘道,
“冒頓獎三年一頒,明年正好又是一輪,向平有沒有興趣”
溫向平驚訝的睜大眼,卻正對上羅家和言笑晏晏的眼。
說實話,溫向平對冒頓獎不眼紅是假的,雖然通俗作品受眾大,盈利大,然而有得必有失,放棄了思想深度而選擇淺顯通俗使得利潤大,這就導致無論是紐扣還是蜀山在深度方面都是有所缺失,這就導致了他的作品拿去評獎時必然占據劣勢。
就好比送去沖獎的電影和商業電影,二者的側重目標不同。
溫向平不是寫不來這么深的作品。可先不說他多年未寫,未必還寫的出來,就是寫也很有可能比不得四五十歲作家來的好。這不是資歷問題,而是時間長短所帶來的底蘊積累深厚的問題。
無論是許城陽才會讓當初的溫向平隱退兩年,靜著心在學校里認認真真讀上兩年書,還是賈平仄查老建議他多寫幾種體裁的作品,都是出于增厚底蘊的考慮。
哈維獎的平均獲獎年齡是六十五歲,冒頓獎的平均獲獎年齡也是五十三歲,由此可見一斑。
只說如今還未出世的一本巨著白鹿原,在九二年就創作完成,卻一直等到九七年才得獎,其難度便知有多大。
不過算一算,溫向平如今的實際年齡也近五十,單論資歷而言,倒也能夠得上,只是這實際水準,可是得再好好打磨打磨。
溫向平苦笑道,
“羅大哥,先不說我能不能得獎,先說距離下一次評選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到底是倉促了。”
羅家和也知道,但他并不是讓溫向平非沖著這個獎去,
“你可以從現在開始慢慢往這個方向轉移發展了嘛,先寫幾篇練練手,說不得等到你也五十歲的時候,這冒頓獎就猶如探囊取物。”
溫向平不由得失笑,羅家和對他倒是頗為自信。
但其實就是羅家和不這么說,溫向平其實也有點這方面的意思。自從上次作家交流會,溫向平就清楚的意識到,只要一日沒有華國作家得到過哈維獎,華國作家就一日在國際文壇上抬不起頭來。哪怕他當時能壓哈更斯一籌,也改變不了華國作家的地位。
為了給華國作家爭一口氣,無數的華國作家都在幾十年如一日的筆耕不綴,看過的書是正兒八經的浩如煙海,一篇又一篇巨著誕生,但卻紛紛敗北哈維,令人實在是不得不扼腕痛惜。
固然華國才從戰火紛飛中煥然新生,又經歷十年浩劫大傷元氣,華國作家的文人傲骨卻從未丟失過。
溫向平沉思著,羅家和也不打擾他,只靜靜的坐在原地等著他的回復。
良久,溫向平終于動了,他認真的點了點頭,
“我明白了,我會的。”
羅家和笑著道,
“這就對了,不管能不能拿獎,有個激勵自己砥礪前行的目標總是好的。”
說完,卻又突然想起來什么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