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向平當年從大不列顛回國寫的第一本書,就是葉落知秋的擴展版,并且就取了自己的筆名作為書名,喚作知秋。雖然已經寫過簡略版,然而五十萬字的故事,卻足足寫了五年才寫完。比起兩年上百萬字數的蜀山,可窺得其中難度一二。
與溫知秋同名,更是出自溫知秋之手的這本知秋一出版,就在華國內引起軒然大波。
中橫跨祖孫三代的悠久百年,第一代家族族長在沙場浴血奮戰數十年掙來的家業,最終在兩代子孫的手下被消耗殆盡。結尾,族長直系的孫輩拿著家中祖宅賣來的錢,又一頭鉆進了旁邊的賭坊,令人怒其不爭的同時,又忍不住回憶起當年云游道士見微知著,見葉落而知秋,確實目光灼灼。
知秋比起和樂來說,能明顯看到溫知秋的進步。賈平仄更是公開在人民雜志上夸贊溫知秋,
“一整個家族的興榮衰敗盡數娓娓道來而不贅不乏,足可見溫知秋筆力深厚更勝以往。見微知著,葉落知秋,以旁觀者固然清楚,卻是當局者迷,主題層次豐富卻極富凝聚力。五年磨一劍,堪比干將莫邪,知秋當稱傳世之作。”
這番夸獎比起賈平仄之前對于和樂可以說是要高的太多太多。
除去賈平仄,史仁、查世良,還有陸勝恩等人也都紛紛公開發表了讀后感。
“溫知秋是個有靈氣的作家,寫仙俠能寫的驚心動魄,叫人神魂顛倒,挖掘人世情理亦能入木三分,能與這樣的不世作家共處一時,實乃幸運”
知秋不僅僅在文學圈子里得到了高度評價,在讀者中評價也是相當之高。
要知道,這種對讀者本身文學水平有一定要求的作品就限制了它的受眾比不得蜀山來的廣。
這結果大概是得益于知秋被沽市的電臺拿去讀給了廣大聽眾,窮極奢靡的家族和之后的破敗荒涼之間形成的鮮明對比,第一代族長的英勇令人崇拜敬畏,然而子孫們沉迷后宅,整日遛狗逗貓,打馬游街卻讓人已經窺得破敗之勢,心中更是怒其不爭,不住扼腕。
每晚讀知秋的電臺準時開始時,不知有多少戶人家,一家老少都聚在一處聚精會神的聽著。
在年底國家統計本年最受歡迎的電臺中,知秋以絕對的優勢占領了第一的寶座。
而在緊接著的一期冒頓文學獎中,知秋更是一掃當年和樂名落孫山的頹勢,一舉得獎。
到這時,再也沒有誰能酸唧唧的說溫知秋是個商業作家,事實證明,溫知秋寫一行,勝一行。
這本書后來被溫向平又寄給了吉恩,吉恩在回信中夸贊到,
“溫,你居然真的把它完整的寫了出來我當年居然還以為你是在開玩笑耶穌在上,你的這本書不輸蜀山是的,連我的爺爺也這樣認為,他從不輕易夸人,你知道的,他總是對我寫的東西諸多挑剔,然而他對你的這本知秋評價很高溫,你是個天才”
溫向平看完信后,不由得再次好奇起來吉恩究竟出自什么家族,當年兩人以朋友身份來往時,因為吉恩沒有主動提及,溫向平也就沒有多問。
溫向平哂笑一聲,自己糾結這些要干什么,吉恩是不是大家之孫又怎樣,沖著這個青年,不,這個男人爽朗的性子,溫向平也很珍惜和吉恩之間的友誼。
溫向平這些年出作品的頻率并不是很高,之前一本知秋耗去了他足足五年的光陰,平日里也就一如既往的發些札記,有時也會有散文和詩歌。
然而當時寫知秋時,溫向平的全部心神都放在其上,連札記也沒有什么精力再寫。于是便從自己寫過的札記之中選了一些出來交給了羅家和,其中正好有當年溫向平和蘇玉秀共游海邊時,溫向平寫下的情書。
情書一出,引得多少年輕男女直呼“天哪”,果然做文人的妻子都是這么浪漫的么這會兒的大姑娘小伙子比之此后幾十年的開放,還要更顯羞澀拘謹些。看著情書時紅了臉頰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然而這也逐漸在全國掀起一股有情男女之間互贈情書的風潮來。雖然不比溫知秋寫的那么纏綿浪漫,在兩個有情人自帶濾鏡的眼光下也是十分動人。
在知秋歷時五年的過程中,不僅札記溫知秋少有時間寫,就連已經動了筆的溫家日記也落了許多。好在溫朝陽幾個孩子都培養了寫札記的習慣,在完成知秋后,溫向平也能拿來仔細讀一讀。
同樣的事件,哪怕是溫向平和孩子們共同經歷,寫出來的筆觸也大不相同。倒叫溫向平又感慨良多。
知秋完結后,溫向平便又逐漸恢復了以往的頻率,一年除去札記散文之流,偶爾再寫幾篇中短篇,長篇卻是再未輕易動過筆。
因為溫向平的重心已經從知秋挪到了隧道上來。隧道就是改編自溫家日記的版本,與寫知秋時的壓力不同,溫向平在寫這本出自自己切實生活的作品時,心里極其輕松,那是一種彌散在四肢百骸里的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