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壓抑而渾重,隧道卻明快而活潑,并沒有多么厚重而深刻的主題,也沒有多么的跌宕起伏、出其不意,溫向平用盡全力描述的,正是隧道兩頭的一家人每天如何最平凡、最簡單的活著。
正如隧道若要反映的主題,生命未必只有崎嶇坎坷、驚心動魄、轟轟烈烈才叫不枉人世走一遭。
在向人生終點的路途中,雖然選擇一條平淡無奇的路看起來有點那么沒面子,然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在這條路,能以最真實、最簡單、最輕松的自我狀態走著,哪怕隔壁的人馭劍上刀山下火海,引來一片艷羨,也不會后悔自己選擇的路。
隧道最終一共寫了四十萬的字數,沒有一個大家族的興衰榮辱,僅僅是一家八口的一輩子,等到寫完之時,溫向平卻已經四十八歲了。
蘇承祖和李紅枝在幾年前就相繼去世,然而子孫孝順,家庭和樂,兩位老人走的時候都帶著笑。
蘇玉秀馬上就要成為奶奶輩份的女人,雖然保養得宜,眼角也難免爬上了細紋。卻依舊會帶逮著溫向平寫作入迷不開燈時訓斥他一番,也會在溫向平給她寫著情書、說著情話時忍不住紅了臉。
溫朝陽和甜寶早就各自組建了新的家庭,連蜜果兒最近也跟一個臭小子打得火熱,頗有談婚論嫁之意,好在小兒子尚且醉心學業,無心戀愛,總算是讓溫向平這顆老父親的心收到幾分安慰。
在得知溫知秋新的長篇完成之后,吉恩很是激動,
“溫,這本歷時八年的作品,我一定要看如果寫的好,我可以為你將他推薦給我的父親”
吉恩也是個三十幾歲的中年男人了,卻仍然像當年初見時一樣的充滿活力。
后半句話溫向平并沒有看懂,卻是一如既往給吉恩把書寄了過去。
溫向平和新周刊的合作關系十分良好,在簽的合約到頭后也沒有再轉東家,選擇了續約。
冠著溫知秋名頭的隧道在新周刊上發表伊始就是萬眾矚目。眾所周知,溫知秋近十年來都沒有再寫過長篇巨著,它是時隔十年的第一本。
溫知秋已經要步入老年人的范疇,從最一開始陪伴著他的讀者也都年紀不小了。或許是年齡到了以后自然會有所感觸,明明隧道沒有蜀山的驚心動魄,也沒有知秋的深沉,卻看的人不知不覺間哭哭笑笑,不知情的人看了,當真是要以為這人犯了魔怔。
這次,隧道的受眾少了活力盎然的年輕人,主要集中在中年人和老年人身上。生命輪回的意義,到底是需要歲月沉淀后才能讀懂。
十月,溫朝陽家中。
這天是溫朝陽大女兒的生日,溫家的人都聚集在溫朝陽的家中為孩子過生日。
溫向平給大孫女的生日禮物是一本書,這也不是平常的書,而是通過吉恩買到的有著作者簽名的西幻。
或許是被溫氏文學和查式文學刺激到了,大不列顛也涌現出了一批帶著西方風格的魔幻,而溫向平送出的這本近年來無論是在國內還是都很是受歡迎。
看著大孫女喜笑顏開的模樣,溫向平慈愛的摸摸孩子的發頂。
正要說些什么,溫向平放在一邊小案上的手機卻突然響了起來。得到了稱心禮物的大孫女連忙好好表現,主動跑去接起了手機按了免提,一邊向溫向平跑來。
大孫女踮著腳尖將手機交給溫向平,手機里的聲音卻先一步從傳話筒中揚了出來。羅家和的音色清晰可聞,或許是對方實在太高興,壓抑不住的嗓門直直穿透話筒響徹在了整個房間里,
“知秋哈維獎你得獎了今年的哈維獎是你的是我們華國人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