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李大公子李千歡這般淡雅如竹,清冷如仙的妙人旺起肝火,郁結于心的事可不容易。
他這般的人,旁人是影響不到的。遂原因,只能出現在他的身邊之人或是親人身上。
李千歡沒有直言他為何會如此,只是對林溯敘述了一件事。而林溯,也是耐心地聽著。
他們的父親,老李探花,當年因為未中元首而遺憾。好在兩個兒子也是天賦異稟。大兒子十六就一路過關斬將,到了殿試。怎奈當時在位的老皇帝也是個顏狗。這狀元榜眼還未定,探花這位置就給李千歡留好了。
李千歡他還能怎么辦他也很無奈啊。
后來新皇上位,李老探花覺著,這新皇總不能還那么坑吧
哪知,這年輕帝王“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比他爹老皇帝還要任性,在顏控方面已經沒救兒了。
李尋歡那屆殿試,有才之士很多,但他也是有真才實學的。最后定下的三甲,由皇上最后定奪。大臣們都是屬意李尋歡當狀元的,畢竟這人年輕有為文武雙全,再適合不過。
可誰知,榮登大寶后一直一本正經的新皇終于在這事兒上暴露了他的真實屬性。
啊,那個李尋歡長的最好看,點他為探花吧。
李尋歡:“”
大哥,我終于能理解你的感受了
自古科舉考試中,殿試第一叫狀元,狀元只有一名。第二是榜眼,榜眼有兩名,分左右榜眼。第三才是探花,有三名。
如今大慶的科舉,三甲只有三人,狀元一名,榜眼一名,探花一名。
而現今大多數人認為,前兩者是憑真才實學得來的。而第三等的探花,則是從第四等的進士中刷臉刷出三位探花。
李家父子三人模樣都生的很俊,怎奈他們想靠才華吃飯,可皇帝偏偏更看重臉啊
古唐有書記載:“進士杏園初宴,謂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為探花使,遍游名園,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罰。”
而宋書又說:“凡三世俱為探花郎,亦衣冠之盛事也。”
大致意思就是,不管是古時的“探花使”還是宋時確認第三名“探花郎”稱謂,導致后來殿試第三名的探花,須得長的俊。
而在如今的大慶,先皇和新皇把這一要求發揮到了極致。不管狀元榜眼如何,反正這探花的容顏必定是所有及第的進士里顏值最高的。
李家這三位探花,就一個都沒逃過。
林溯聽完“病因”,不著痕跡地抽了抽嘴角,而后淡然起身,去琢磨“藥方”了。
時隔三日,籌備已久的林大夫終于開了心藥酒。
“可是林姑娘,我大哥的身體”李尋歡有些遲疑。
“沒事。我心里有數。有我在這,你還不放心”林溯保證道,隨即讓李尋歡去準備一桌酒菜,擺上三大壇子好酒。
沒有什么煩心事是一頓酒解決不了的。這等事,喝頓酒,說說話,解開心結。
如果不行,那就說明喝的還不夠透。
酒桌支在了李家大郎的清竹閣的院子中,李尋歡拿的酒也很應景兒竹葉青。
山西地界,七月末的夏夜很清爽。夜里的微風帶著些許涼意拂過,成排的翠竹也隨之刷刷作響。
酒過三巡,不勝酒力的林詩音已經離席,林仙兒則是一同離開去照顧林詩音。
此時桌上只剩林溯,李尋歡,李千歡三人。
喝酒,林大夫從未怕過的。李尋歡本就是好酒的人,酒量差不到哪去。而林溯沒想到,李千歡的酒量也是不可小覷。
果然,李家的基因除了顏值,還有酒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