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鐘小印那里追回的六萬多現金,再從鎮財政所弄了點錢,湊足了十二萬,總算把那四百多畝地給整平了。
蔬菜基地項目,正式進入公開招標,承包到人的環節。
雨季終于到來
柳水鎮的雨季,象男人的鋼槍一樣,持久而勇猛。
這場雨,整整下了半個月。
事實再一次證明,張一凡當初的決定是對的。濟水河再一次暴發大水,河水氣勢洶涌,奔騰而下,沿途連連告急,險情一觸即發。
濟州縣委縣政府不少領導,親臨現場,指揮抗洪,防范于未然。看著洪峰一次又一次洶涌而來,一次又一次通過了那些危險地段。濟州縣委段書記就覺得奇怪。
每一次看到洪峰洶涌而來,他的心就提到了嗓子里,差一點就蹦出來了。可是濟水河堤始終安然無恙,絲毫沒有崩潰的跡象。
“走到上流看看。”段書記大手一揮,身后跟著一班人馬,直奔源頭。
為什么今年這么大的流量,濟水河反倒沒事
由于通濟渠在濟州境內只有一小段,林縣長與濟州政府溝通的時候,濟州縣長輕描淡寫地笑了笑,“林縣長,這點小事,交給下面的小鎮辦就行了。你放心,我一定叫他們辦妥。”
所以這件事,就沒有通過政府與縣委的程序,由下面一個鎮出面解決了,段書記對這件事一直不知。
其實還有別外一個原因,通濟渠上東臨日報的時候,段書記正在外面考察,所以連報紙都沒見到。
距濟水河源頭還有十來公里的樣子,段書記坐的車子正越過一個高坡,這個坡的位置剛好是那天夜里,市報記者沈婉云經過的位置。在這個位置上,剛好可以看到通濟渠橫貫南北,洶涌奔騰的河水一分為二,浩浩蕩蕩分流開來。
“等等”段書記擺擺手,司機立刻將車穩穩地停在山坡上,讓段書記剛好可以看到整個河流的全貌。
從車上下來,有人立刻撐起了傘站在段書記身后,一群人立在山坡上,期待著領導的指示。
“好大的氣魄通城縣政府橫貫南北的大手筆。”段書記指著通濟渠贊道。
寬達五米的通濟渠,河流翻滾,白浪濤天,如萬馬奔騰般直指遠方。“我們濟州縣怎么就沒有人想到這一步呢年年搞防洪,年年搶險,治標不治本。”
面對領導的批評,下面一干干部個個面紅耳赤,連大氣都不敢出。
秘書長林遠洋在段書記耳邊輕輕道“據說修這條渠的建議是一個叫張一凡的年輕鎮長提出的,具體規劃和實施,都由他一手抓,市報還專名報道了這事情。”
見段書記沒有說話,林遠洋繼續道“據可靠資料,修渠經歷了四個月零八天,動用了全鎮六千多人力,花費了一百八十二萬七千余元。全渠寬五米,長十六公里。”
林遠洋準確地說出了這些數據,與張一凡所說的一字不差。
段書記聽了,不斷地點頭。“十六公里只花費了一百八十二萬這個年輕人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