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暑假實習的時候,還專門研究了一個課題,就是中華上國城市興起成因。
在那篇論文中,他得出結論,一個城市的成因,無外乎三種或者是生產的集中,或者是產品交換的集中,或者是消費的集中。
生產的集中就是那些作坊大規模發展,最后連接成片,一旦到達一定規模,就形成了城市。
交換的集中,就是那些商業發達的地方,各方的生產成果都到這里來交換,固定下來以后,就成為城市。
消費的集中,就是不管什么樣的消費,只要規模一大,時間一長,都會形成城市。
最顯著的就是那些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以及軍事重鎮。
表面上各種名目繁多,實質上都離不開經濟支持。
如果缺少了經濟力量的支撐,一天都存在不下去。
比如政治中心,沒有大規模的漕運、巨大的糧食生產支持,早就垮臺了。
后世的城市發展模式,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則是被涵蓋所有經濟活動的稅收制度、普天下各個角落都被溝通發達的商品托住,只不過不是早期那種直接經濟力量聚集方式了。
有這些東西成竹在胸,百里良騮就不會在看到那些低矮的帳棚、破爛的街道,感覺大驚小怪了。
這就是它們本來應該有的樣子,他們這些人本來就只能搞到這種程度,如果不是這樣反而很高大輝煌,就該另有原因了。
百里良騮不動聲色,老拉麥還以為是被這大片的棚戶區給鎮住了呢。
所以,他的步伐更加鏗鏘有力,腦袋也揚的雨與天齊平,搞得百里良騮都納悶起來,不知道他是怎么練的。
走了大概有一刻鐘,眾人來到城市中心地區,一塊占地足有一畝的獨立小院出現在眼前。
別人的帳棚都是臨街而立,唯獨這個小院,四周都被一圈圍墻包圍起來,雖然建造圍墻的材料都是一根一根的圓木,并沒有什么加工制作,有的上面還長出了樹葉,也不知道是原來就在這里長著,配合圍墻才把上半截鋸掉,還是那種可以插條生長的樹木。
圍墻的門緊閉,拉麥大吼一聲“快開門,有尊貴的客人來了”
然后就聽到一陣腳步聲,匆匆跑來。
木柵欄門吱扭一聲,從里面打開,露出四個女人的笑臉。
四個人一邊占了兩個,歡快地說“歡迎夫君回來”
拉麥臉一板,呵斥道“你們怎么還和平時一樣沒聽我給你們下令說,今天有尊貴的個人來嗎趕緊改正”
四個女人笑容不減,從善如流“歡迎貴客臨門,蓬蓽生輝”
百里良騮察言觀色,便知這四個女兒都是拉麥的其中,年齡參差不齊,最大的和拉麥相仿,最小的竟然和剛才被捉到的那三個半大小子一樣。
對這個老家伙如何把這樣的女人弄到手的,百里良騮初來乍到,不能過多評論,但是有一個對比當時就作了出來。
原來人一有權,便弄個三妻四妾,古今皆同啊
不同的恐怕是古人明著來,今人偷著干而已。
就是這么一個歡迎儀式而已,百里良騮顧不上更多的浮想聯翩,和拉麥一同被四個妻子簇擁著走進了正屋。
別說,拉麥的這個住宅很想后世的四合院,一個南倒座,一所北正房,東西兩側各有廂房,和別的棚戶相比,絕對可以算作高大上了。
院落也是夠大,所以容得葛朗木直接把他們的牛車趕了進去,里面的兩位小媽也沒有出來。
百里良騮覺得還不是時候,讓自己的家眷和對方的女眷見面。
再有一個考慮,就是那些房子,絕對遠遠不如他的牛車舒服。
一切都聽好,就是牛牛子和慕容囂張押著俘虜進來的時候,引起了那四個女兒一陣騷動,尤其是那個中年女人,估計里面有她的嫡親。
不過她剛要張嘴大叫,拉麥一個嚴厲的眼神瞪了過去,搞得她“呃”了一聲,把已經要出口的喊叫又咽了回去。
幾個人進屋,只剩下拉麥和百里良騮。
百里良騮掏出一枚獠牙,遞給拉麥說“感謝主人的接待,小小禮物,不成敬意,還請城主大人笑納”,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