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箭上的明油逐漸燃盡,化為點點灰燼,光亮逐漸消失,頭頂上的萬千霧鷙骨骼重新隱沒在黑暗中。只是,此時再看那沉沉的黑暗,只覺得一股無形的壓力籠罩著,令人呼吸遲滯。
“老巢算不上。”百里疏收起長弓踏上石階,“埋骨之地,或者沉眠之地,二選一。”
“不論是埋骨之地,還是沉眠之地,聽起來都不妙啊。前者估計是想讓我們做殉葬,后者難道是要我們當一回晨鐘,將它們喚醒”葉秋生道,向外走了一點距離,為百里疏讓出了條路,兩人一起沿著崖壁上這不寬的棧道往上走。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藝高人膽大或者亡命之徒說的就是這種人了。只是,葉秋生看著神情冷淡的百里疏怎么也沒辦法將這個人同“亡命之徒”四個字聯系起來。
地脈的裂縫自下而上逐漸閉合,因此棧道越往上走傾斜得越厲害。它成螺旋狀盤旋在崖壁上,隨著葉秋生和百里疏的行進,棧道旁邊的崖壁上逐漸出現深深釘在巖石中的鎖鏈。就同葉秋生所說的一樣,玄鐵之鎖上有著用精血書寫的太乙錄。時間過去那么久,字跡呈現一種鐵銹般的暗紅色。
從這一路的探查來看,每條玄鐵上至少寫了一節的太乙錄,太乙錄共分三部,九十九卷,每卷各九節,也就是說,孔安將太乙錄書寫了十數遍,怪不得他最后會死于精血虧空,神魂俱損。
葉秋生和百里疏一路走上去,速度不慢,很快就逐漸逼近了懸掛有霧鷙骨骸的鐵索。
“天與地與玄黃,甲子馮翼”
葉秋生低低地念出太乙錄最后一卷的最后一節開篇的兩句,他和百里疏此時都停下了腳步,站在棧道上,火光的照射范圍內,頭頂上的霧鷙已經隱約可見。從離他們最近的這條玄鐵之鎖后面開始,剩下的玄鐵之鏈上都沉沉地掛著霧鷙的骨骸。
近距離看這種生活于萬仙紀的生物,越發讓人覺得它萬分可怖。
再往上就是霧鷙的骨林,而此時棧道也已經到了盡頭。
百里疏取出數張火折子,手腕一抖,火折子輕飄飄飛上半空中,在靠近鎖鏈的時候,呼啦一聲,火折子燃了起來。接著火折子的光,葉秋生和百里疏看清楚了那上面掛著霧鷙的鎖鏈雖然同樣是玄鐵之鎖,但是鎖鏈上并沒有以精血書寫的經文,取而代之的是,刀刻上去的古老文字。
很有可能霧鷙的沉眠就是因為那些古老的文字。
火折子很快就燃盡了。
“祠廟墻壁。”百里疏輕聲說。
葉秋生點點頭。
刻在上面玄鐵鏈上的古老文字和靈星祠墻壁上的文字一模一樣。
霧鷙消失在萬仙紀元,那些玄鐵鏈上的古文字肯定不會是孔安刻上去的。也就是說,孔安來到這地底之后,發現了頂部封印霧鷙的萬仙紀遺跡,他觀摩了那些文字,參悟出了一部分,并將文字用于自己的祠廟上。
百里疏看了葉秋生一眼。
祠廟墻壁上的古文字肯定不是孔安自己寫的,那么是誰將那些文字寫在了孔安祠廟的墻壁上太上宗那可不見得。
百里疏思緒飛掠,他垂下眼,并沒有同葉秋生說這一點。
這里的玄鐵之鏈顯然不是同一批,頂上掛著霧鷙骨骸的是從萬仙紀遺留下來。剩下的才是孔安釘上的,葉秋生猜測,孔安之所以會采用這種辦法來封印“它”很有可能就是模仿這頂端封印霧鷙的辦法。
不過既然棧道到這里就斷絕了,他們原本想要沿著棧道找通往孤島的打算也就失敗了。天梯石棧,石棧是絕路,那么剩給他們的也只有“天梯”了如果他們想要到孤島上去,只能通過這些橫貫空中的巨大玄鐵之鏈。
葉秋生抬手往玄鐵之鏈中試探地注入了一絲真氣,真氣剛剛注入,鎖鏈上精血書寫的太乙錄字跡一下子亮了起來,鮮艷如火。葉秋生悶哼一聲,被玄鐵之鏈中蘊藏著的力量震得后退了一步,撞到百里疏身上。
像是毫無防備,百里疏被他撞得微微一晃。
葉秋生站穩了身,看著玄鐵之鎖,微微搖了搖頭“看來是不能在這玄鐵之鏈上動用真氣了,不過既然都是要從這玩意兒上過去,走哪條不是走,我們還是換條好些的。”
說著,葉秋生指了指頭頂,意思是犯不著走離頭頂上那些鬼東西這么近的鎖鏈。
百里疏沒理會葉秋生,他走上前,低頭俯視看似無規律縱橫交錯的鎖鏈“太乙錄前三部主劫,中三部主渡,最后三部主玄,既然右通暗河不可渡,通途應該在玄數之中。太乙,道也,無形也,玄而不可語。”
百里疏抬起頭。
“走吧,還有一條被藏起來的鎖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