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揭了老底的尚之信險些摔了杯子,“你胡說我的大軍就在城外”
周培功說道“我胡說這方圓三百里之內都是朝廷的駐軍,我們怎么不知道你何時駐進了八十里之內呀莫非你們是天兵天將,帶著翅膀飛過來的”
“撲哧”一聲輕笑,建寧實在沒忍住,被周培公的毒舌逗得笑出聲。對聞聲看過來的周培公給了個抱歉的眼神,建寧又收斂起笑意,面上重回凝重,她倒是要看看這康熙多方籠絡的王輔臣到底要做何決定,是為了一己之私死拼到底,還是能做出明智的選擇。
尚之信被懟得內傷,瞪著周培公,恨不得立時把他吃了。
周培公又對王輔臣說道“王將軍,將軍不見我中軍大旗嗎本大軍既為撫遠軍,自然以撫為上。王將軍若能棄兵修和、歸附朝廷,仍可進爵封侯。國家正在用人之際,請你切莫磋陀自誤。皇上曾當著我的面說過只要王輔臣肯回來,朕不罷官,不免職,仍然重用。皇上是以心換心。他是日夜盼著你呢”
周培公正盯著王輔臣,他一向善于察言觀色。在他說到皇上說的那幾句話的時候,王輔臣明顯是不像他表現出來的那么平靜。
于是周培公再接再厲道“吳三桂的兵馬已經被朝廷的重兵圍困于岳州,破敵只在彈指間吶。而耿精忠,尚之信他們早已是兵敗如山倒。將軍你雖然離開了朝廷,但是你并沒有舉兵從叛,說明你良知未泯,是個深明大義之人。你也不想看到涇水兩岸,尸骨遍野,血流成河的景象”
這種情況王輔臣又如何會不知道,吳三桂尚之信他們是蹦噠了好幾年,可是這幾年下來早就停滯不前,也不見他們有絲毫寸進。而康熙皇帝是全國敵一隅,兵足將廣人才濟濟。就算是一個兵馬也沒有的時候,靠著京城里王公大臣的家奴也能組成幾萬雄師。他當年響應吳三桂樹起叛旗,他早就后悔了。只不過之前一直不敢得罪吳三桂,在康熙和吳三桂之間左右周旋。
周培公似乎是看穿了他的心思“實話跟你說,本將軍的三百門紅衣大炮現在正在虎嶺之外整軍待發。昨日虎嶺和城南的景象想必你已經知道了,只需城外一聲令下,這平涼城就會是一片焦土。為了平涼城的幾十萬百姓和你手下數萬名將士的性命,王將軍還執迷不悟什么呢
王輔臣心中想的是他們剛打了敗仗,如果就此投降,結果會是怎樣呢,康熙真會毫無芥蒂的接納他這一個叛軍又是敗軍之將,國法能容得下他嗎而且到了這個時候他不得不為將士們著想啊,何況他的兒子已經沒了他甚至自暴自棄的想過,用最后的兵將與大清朝廷的士兵拼個你死我活,玉石俱焚。
王輔臣還在猶豫,尚之信卻是惱羞成怒了,他忍無可忍又拔劍出鞘“輔臣兄的公子就是死于他的炮火之下,你不雪恥,我可是要要他的狗命了”
王輔臣眸中閃過一絲掙扎,他若不是優柔寡斷決策失誤,也不至于把一手好牌打成爛牌,落的個兵敗城破進退兩難的下場了。所以他慢了半拍,站起來阻止時,尚之信的那一劍已經向前刺去了“慢著”
眼見著救護不及,周培公就要被刺個對穿了王輔臣這時才知道后悔,也是悔之晚矣,若是朝廷的使臣何大將軍死于他的總督府內就徹徹底底絕了他的后路,便是投降朝廷不可能放過他了,王輔臣甚至閉上了眼睛。
刀劍穿過血肉的聲音響起,王輔臣以為戎馬一生的尚之信捅死了周培公,卻想不到一旁的兵將們發出了驚呼聲,他定眼一看,完全出乎預料的畫面,只見周培公身后的那個瘦弱的隨從一件一劍刺穿了尚之信的胸膛。
建寧對著不敢置信但是已經說不出話來的尚之信說道“凡事可一不可再,你已經對我們大將軍抽了三次刀了”她的眼睛眨也不眨的將劍歸鞘。
王輔臣見周培公沒死,心中舒了一口氣,但仍是對建寧怒目相對“好大的膽子,竟然敢在我的總督府殺人”
建寧沒有理會他的指責,而是說道“若是我沒看錯的話,王將軍桌上的掛著的那柄槍,是從宮里帶出來的”
王輔臣驚訝道“你怎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