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出幾里路,果然到了那家打著酒幌子的山村小店。店后臨河,店前靠路,店門兩旁栽著一溜楊柳,一灣碧水漏瀑東流。店前老槐樹旁的,長竹竿上挑著個幌子,上頭歪歪斜斜果真寫著建寧吟的兩行字。
康熙騎在馬上道“好一處小橋流水人家”
穆子旭說“三姑娘這份眼力,真是讓屬下等人心服”出門在外,康熙等人為了不暴露身份,便打扮成行商。他是龍公子,建寧大家就叫她一聲三姑娘。
老板娘是個極干凈利落的中年婦人,見到有客人路過店前,連忙熱情的招呼迎進店中,又給建寧和康熙張羅靠窗景致最好的位置,又讓店中的小二將馬牽下去喂上上好的草料。
康熙又讓幾位文大臣同座,眾人和皇上一桌無不正襟危坐,最多只敢坐一半椅子,哪個也不敢亂動,唯有建寧習慣了這種與君同食,平起平坐的環境。
點過了酒菜,康熙問道“索老三,這是到什么地界兒了”
索額圖連忙恭肅起身,還未答出口,老板娘已經快人快語地說到“爺臺們,是到了三河鎮了,喝一壇咱們三河鎮的美酒,保證您下回還愿意來”
明珠看看窗外最自然不過的景致,說道“這店開的不俗。不過,幌子的口氣似乎太大了些,你家的酒能比得上汾酒”
他們這二十多人坐了整整五張桌子,一下就把小店擠滿了大半,老板娘眼瞧著領頭的少爺小姐又氣度不凡,雍容華貴,知道客人有來頭,一邊忙著布菜,又將煮酒的大銅壺放在燒得旺騰騰的火上,一邊說道“您老明鑒只用聞聞就知道,咱這個酒味兒是甜里透著醇香,這釀酒的山泉水那是遠近聞名的一絕,爺臺別看我家門面小,也是一百多年的老字號了,全憑著好酒好景致。我祖公公在世時還說,幌子上頭這幾個字好像還是前明正德皇上寫的呢皇帝老子也是人,好的就得說好”
康熙和建寧對視一眼,建寧說道“正德都夸過的酒,我們可得嘗嘗,只是你怎么證明你祖公公見過皇上,他可說了那皇帝長什么樣”
康熙一臉寵溺的看著她,也想聽聽這老板娘要怎么圓回去。
老板娘費神的想了想,一邊篩著酒笑回道“皇帝老子嘛,那派頭還能小了。可是咱們普通人比不了的,聽祖公公說,他老人家左手拿著金元寶,右手拿著銀元寶,肩上坐著只大雕,騎的毛驢兒的布袋子里面全都是人參,餓了就拿出一根當飯吃。”
話未說完,康熙一行人早已是哄堂大笑。
那老板娘卻故作不解地說“哎,我說的全是真的。皇上嘛,就這個樣兒”
康熙捧腹大笑,咳嗽著說“好,好你形容得好,這才是個好皇帝呢”又對建寧說道“這下你可滿意了,有了對比,這下知道我才是難得的玉樹臨風。”
建寧也是笑彎了眉眼,玩笑著說道“把人參當飯吃太過奢侈,總算知道差距了,這飯咱們可吃不起,果然皇帝不是誰都能當的。”
隨行侍衛們早就一個個前仰后合,捂著嘴笑得直不起腰來。
這老板娘可真是個難得的妙人,能把皇帝逗得也開懷大笑,實屬難得,托她的福眾人好好笑了一通,與康熙同桌的大臣已經是大笑失儀,就放開了很多,這頓飯吃得也格外香甜。
吃到一半,店中又來了客人,風塵樸樸書生打扮,因為這店面不大,康熙用膳又講究食不言,所以其他幾桌也是寂靜無聲的用飯,全不似別的食客那樣大聲喧嘩,老板娘正覺得這一行客人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