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黃河大堤簡直是一天一個樣,這算是一件十分振奮人心的事情。
明珠卻說道“這哪里是靳輔的功勞,依臣之見,全是因為皇上有識人之能,靳輔才能一展所長。皇上連懂得治河方略的人才都給他配齊了,靳輔若是再沒有建樹,豈不是太辜負皇恩。而且工部研制出的水泥也是大功臣現在不僅河堤上用得到,皇上只要出了宮大門就會知道,現在咱們京城的路面都換成了水泥路面。無論是刮風下雨,再也不會有黃沙漫天滿地泥濘的景象了剛被雨水沖刷過的路面對干凈不過了,就像是新澆筑的一樣,京城里的百姓最愛的就是上街溜達。”
康熙笑道“百姓們原來還多了這個愛好,看來此物真是一件造福于民的事,在京城街道上鋪水泥路只是試行,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不僅京城的大街小巷是這樣,所有官路所到之處要都修上了水泥路,這樣一來不論是車馬還是行人的趕路時間都會大大縮短,各地的聯系也會加強。”最重要的是戰略物資能得到可靠運輸,康熙的用兵計劃才能得以實行。
周培公現領著工部,說道“水泥雖然需要磨成粉末會花費一些時間,但是所需的材料充足,在咱們大清國可謂取之不盡,隨處可見。臣等已經商議過,京城的路面修完之后,就馬上鋪設京城到直隸的官道,預計在今年底就可以完工。”
康熙說道“好等完工之后,朕要親自去一趟直隸,感受下這新路與舊路有什么不同。你們不要懈怠呀”
下了朝之后,康熙與建寧說起索額圖所奏之事,“其實朕覺得可以準他的奏,不過后來說起修路之事就把他忘了。”
建寧陷入沉思,半晌沒有答話,康熙問道“怎么了你覺得有什么不妥嗎”
建寧說道“我倒是覺得太子還小,這些事情可以緩一緩再說,或者等到他能上朝聽差辦事的時候再做區分也不遲。現在只不過是和眾皇子一塊讀書,若是皇上給太子改服制,同時也要再下旨明諭皇太子身份的與眾不同。這樣一來,難道要他們兄弟之間每次上課見了面要先大禮參拜,這不利于和諧團結,年少之時理應專心讀書,若是有這些事分心,會不會影響他們讀書呢。”
康熙說道“朕倒是沒考慮這一層,看來索額圖也沒想到,別人即使想到了,也不敢這么直言,怪不得今天他奏請之后,既沒人贊同也沒人出來反對。你說的對,現在太子和阿哥們最要緊的是學業要緊,等他們成年之后,才能上朝幫朕的忙。”
康熙的兒子只會越來越多,幾個已經夠年齡進上書房的,已經能看得出來他們各有所長,康熙對此非常高興,早早的就想好日后要把他們放到各部去,讓他們各展所長。
建寧說道“其實有件事,我覺得有必要給皇帝哥哥提個醒。咱們的祖宗規矩是所有阿哥們都會參政議政,早年甚至還有各阿哥和首領共同理政的先例。但其實縱觀廿一史,在太子理政之后,其他皇子絕對不能干政。如果太子和皇子們都去辦理朝政,將會造成大大的不妥。”
康熙自然也讀過各種史書的,明白他的意思,不由得皺著眉頭說道“你知道自己在說什么嗎,朕知道你并非是懷有私心,但是說這番話已經是大大不妥。”
建寧垂頭道“我知道這番話相當不合時宜,也只不過是提個醒罷了,也許是我小人之心,但是我也不愿意看到你費了這么大力氣好不容易治理得像些樣子的國家,會在自己人手里四分五裂。”
康熙忽然板著臉道“朕是不是平日里太寵你,讓你說話也沒個分寸你就認定了朕的皇子們會為了皇位自相殘殺他們還是一群孩子,你就有了這種想法”
建寧不置可否,他反應這么大,她也不知道要如何說下去,干脆沉默不語。這種態度自然讓康熙更為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