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嚴格遵守康熙走前的囑咐,康熙讓他看護好眾兄弟,但是對他們不可過于嚴厲,偏偏有人在這上面做文章。
康熙有些心煩意亂的想,有一句話叫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打發走了泫然欲泣的小胤,康熙又讓人傳太子進來。
太子早就在外面等著了,他眼看著灰頭土臉的小十出去,連一向縱容的幼子都挨了批評,由此可見康熙的心情應該不會太好,不過不論他的心情好與不好,胤礽這個時候覲見,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胤礽一見面,就跪地向康熙請罪。
康熙目光沉沉的看著他,“你請的是哪一門子罪”這話中之音,似乎太子應該為好幾件事情請罪一樣。
胤礽有一些微微的緊張,將太醫院的徐太醫狂言妄語,擅自猜度皇上病情,蠱惑人心,以及他剛從西北回京就發現有人給他送龍袍之事說了。
胤礽沒敢抬頭也猜得到,皇上的臉色肯定會黑得很難看。擅自制作龍袍了,那是逆謀之罪都可以誅九族了更別說把這東西送給當今的太子了。
無論做這件事的人當初是何居心,是巴結,討好,還是栽贓陷害,結果都是夠刁毒的。無論接與不接,只要送龍袍的人有了這個行為,對太子來講這根本都是一個燙手山芋。太子如果聰明的話,這件事兒應該死死地捂著,毀尸滅跡。
因為這事兒被皇上之后,心中不可能沒有刺,自己定下的儲君竟然覬覦本該未來屬于他的皇位,這是盼著當今皇上早死啊
但是胤礽出人意表的,會選擇向康熙坦承。他時刻不忘告訴自己,對皇阿瑪必須要真誠。有些事情在皇上面前可以瞞而不說,但是卻不能說假話。這是建寧姑姑從小就教導他的。
胤礽說道“在兒臣看來,那一件所謂的龍袍代表不了什么。兒臣聽姑姑說過,當初吳三桂窮途末路要稱帝的時候,也穿過一件龍袍。不過因為條件簡陋,穿的是唱戲的戲服。在兒臣看來,那兩件沒有什么區別。皇阿瑪寬宏大量,無需在意。”而太子他未來是要繼承真正的皇位的,這點驕傲豈會沒有。豈會被一件戲服沖昏頭。
聽他這么說,康熙的眼中染上點暖意,問道“對于那些人,你都是怎么處置的”
胤礽說道“兒臣將他們移交刑部,請刑部主審,結果等候皇阿瑪回京發落。”
康熙閉了閉眼說道,“可是刑部并沒有開審,而且他們都已經死了,死無對證”
胤礽一驚,他明顯還沒有得到消息,不借助索額圖已經成型的力量,靠他自己經營,自然不會比康熙先收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