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看來,太子還是太過仁弱了,于是借機教導道“胤礽,有些事情你不必非得等到皇阿瑪回來,你是儲君,已經負有監國之責,在那段時間自然大事小事都可以決斷,如果當時就審理的話,也不會變成現在這樣的懸案。”雖說是“懸案”,但是幕后之人康熙大概心中有數,總跑不了那幾個。
胤礽這下臉色有些泛白了,“兒臣處事不周,請皇阿瑪責罰”
康熙感嘆道“你呀,還是太過心軟。有些流言蜚語,更不能任其發展,在剛有苗頭的時候,就應該掐滅”他說的是有關胤的事。
胤礽道“皇阿瑪教訓的是,兒臣謹遵皇阿瑪教誨”
“你下去。”仁弱就仁弱,總比冷血無情,六親不認的好,性格的堅韌可以慢慢鍛煉。康熙的子嗣眾多,太子如此心性,反倒不用擔心日后他們手足相殘。
大殿內只剩康熙一個人,他的腦中轉個不停,本來打算回京之后就收拾索額圖,但是現在看來,沒有索額圖保駕護航,太子也要焦頭爛額。索明黨爭已經持續了很多年,早就習慣相互攻訐。太子還是太嫩了,如果這個朝廷上沒有索額圖,只有明珠,對太子來講將大大不利。
于是康熙決定不先收拾索額圖了,而是另外想了一個辦法。是那個彈劾胤礽打了小皇子的御史給了康熙靈感。他打算重開“風聞言事”。
“風聞言事”是前朝就有的一個政策,在順治三年時因為影響朝中風氣被廢除。就是朝中的官員可以隨意彈劾別人,不受官階大小的限制,也不必舉證,查實之后發現是誤傷,這個彈劾舉報的人也不會受到處罰。也就是說,可以聽風就是雨,聽到一點傳聞,就可以用來彈劾別人,而這個查實的步驟,由朝廷來完成。
建寧聽到了他這個打算,說道,“可是這樣一來,你會聽到很多不實之言。”
康熙說道“那沒有關系,就讓下面的人去查真假,大家都有事可做。老祖宗在世時曾經說過,這世界上最不能相信的就是折子。朕倒是想看看,平時折子上大多是粉飾太平,現在風聞言事一出,大家都想說什么。”
建寧有些唏噓地說道“此政一開,必然人人自危,都怕被人彈劾。不論別人參的是真與假,這種折子過了御前,在皇上面前,說不定就要留下不好的印象。等皇帝哥哥達到目的,以后還是把它關掉的好。”
康熙道“當然,當年先帝禁此政令,正是因為百官們因此互有齷齪,影響人心穩定。”他向建寧笑了笑,說“這正是所謂的,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建寧一怔,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皇上這是在夸她說的對,懂圣心她有些納悶,怎么康熙從西北回來之候,說話有點拐彎抹角的這正是所謂的,官大一級壓死人,何況人家是皇上,建寧心中有想法也不過是腹誹一下,才不會說出來得罪他。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