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活下來的幸存者基本都覺醒了,軍隊的遴選門檻自然也是一提再提,不是說異能者就一定能被征召進軍隊。
除了要考核戰斗能力,更重要的一條是要有成長潛能,不能成長到掌控者階段的,基本都被擋在軍隊外面。
對異能者的潛能測試,研究院已經有一套系統的測試方法。
“族長!”
帶隊的是一名什長,還是陳留的熟人——吳姐的兒子陳浩文。算起來,陳浩文也有四十多歲了,面相上,卻是比陳留看起來還要老一些。
因為資質一般,陳浩文雖然是第二代中的先行者,十五年前就突破至探索者,可至今還看不到突破的希望。
這輩子,基本也就這樣了。
就算跟陳留親近,因為實力偏低,也無法被委以重任,好歹熬到什長。
陳留笑著點頭,“你母親安好?”
陳浩文略有些拘謹地回道:“母親很好,還時常念叨族長對我們一家的恩情,讓我在軍中好好做事。”
吳姐卻是個有福的,雖然沒能覺醒,卻熬過一個又一個劫難,一直活到現在,不僅將兒子培養長大,老了更是有了依靠。
現在連孫子都七八歲了,也算得享天年。
而昔日喜歡圍在陳留身邊打轉,信誓旦旦要成為戰士的少年郎,也被歲月磨平了棱角,變得圓滑起來。
陳留微微點頭,腳下不停,走到一扇門前,腦袋微微前傾。
“滴,虹膜驗證通過!”
金屬門緩緩打開,陳留走了進去,消失在通道盡頭。
短短二十米的通道,兩側墻壁上掛滿了畫像,都是研究院的前輩,足有百人之多,以此紀念他們對基地的貢獻。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李教授,音容相貌,彷如昨日。
穿過通道,又是一個大廳。
這大廳就大了,足有五個足球場大小,一眼看不到邊際。大廳里除了各種起重吊臂、機械牽引車輛以及忙碌的工人,最惹眼的就是一艘飛船。
飛船整體造型跟客機類似,機身加一對機翼,只是更加充滿金屬質感,線條也更加流暢,更具科幻感。
最主要的是,飛船夠大。
普通大客機也就六七十米長,可飛船長度足足達到365米,寬81米,高36米,跟大型航母的尺寸相當。
飛船也不燒油,而是采用核動力驅動。
不僅如此,飛船還參照戰機設計了武器系統,除了機身下方的一門主電磁炮,兩側機翼還各設計了十二門小型電磁炮,可三百六十度無死角射擊。
飛船甚至還設計有機庫,可存放12架幻影戰機。
真正的黑科技則出自飛船的能量護罩,采取晶石驅動,采用跟光元素護盾類似的原理,在飛船外形成一層能量護罩。
可以說,該飛船是現代科技跟異能文明結合的一個產物。
美中不足的是,飛船還無法擺脫地球引力,無法獨自進入太空,因此還稱不上是一艘合格的宇宙飛船。
只能說是一艘加強版的空中客機。
當初建造它的目的到也不是為了前往外太空,而是希望懸停在空中,以躲避地震、火山等地質災害的侵襲。
為此,基地投入了所有能投入的人力、物力跟財力,幾乎是傾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