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完齊國,本欲回潁川之時。”
“便聽聞殿下在臨安斗酒詩百篇。”
“心之所念便來了此地。”
中年文士一絲不茍的行禮完后仰頭看著眼前清俊的少年郎,至于為什么提前等候在此于此間情報耳目荀彧也不愿意深究。
“荀公,住在潁川何地”
少年郎將手中的撐開的黑傘遞出,趁著這個空擋細細看去只覺得眼前這中年文士儀表堂堂,骨子中透著一股子儒雅之氣,無論是言行動作皆是一絲不茍卻又不會顯得拘謹,最原始的記憶中荀彧本就是隨身佩戴香囊很有氣度的帥老頭。
要知道在許多人固執己見的眼中儀表對一個官員來說是極其重要的,而荀彧顯然極為符合世人對名士的印象。
“潁川郡,潁陰縣。”
“說來也是緣分,聽聞殿下南征之時便是駐扎在潁川郡,故居潁川本就地處邊境是四戰之地,說句不當說的話,如天下有變邊境之地戰火紛飛實在不是久居之地。”
“如今殿下南征大勝,可邊患未絕,甚至壓抑過后的爆發更為恐怖,遂老夫這趟回鄉也存了遷居的心思。”荀彧撫須坦然道。
“趨利避害,人之常情。”
“不知荀公,遷居何地”
徐閑腦海中思緒翻飛,原本的記憶中荀彧也遷居一事,本就打算存著讓荀彧入京畿之地處理內政民生,如今看來倒是可以順水推舟了。
“尚未有定論,大抵是往腹地在遷一些。”
“另外這趟來臨安尋殿下,還有一物相贈。”
“既然有緣在地相見,那么便直接贈與殿下。”
荀彧推開車廂的木門入眼是堆積的書籍。
“老夫周游齊境之時,對齊境風土人情人一類心生些許感觸便一一提筆記下,另外對齊境一些地方的文治政令也有些許研究,想來殿下往后是用得上的。”
荀彧輕輕翻開書頁,還帶有淡淡的墨香。
“另外上黨一役往后齊地的民怨已近到達了一個頂峰,殿下雖攜兵鋒之盛斷送了齊境數十年的國運,可觀眼下的同仇敵愾場景恐怕用不了多久齊國便能恢復元氣,還望殿下謹記于國而言勝負乃國力之爭,而非兵卒之勇,將帥之才。”
“不知不覺間已經芒種了,齊境已經風調雨順許久,今年也不例外糧倉小麥已經堆積如山,芒種往后還有一季秋收稻。”
荀彧輕聲喃喃道想起游歷途中的種種景象眉宇間是揮之不去的憂愁。
“荀公可有破局之法”
“破局”
“破局之法想來殿下也是知道的,只是不愿意去做罷了,又何必多言。”
荀彧莞爾一笑道,徐閑也是苦笑不語。
“本殿先行謝過荀公贈書”
“遷居一事既然尚無定論,不若遷往長平縣。”
“長平距上京不過百十里之遙為京畿之地也算繁華,原本在那作惡的會昌寺已經鏟除,官服那邊還有許多空余出來的土地若是荀公愿意,我這邊休書一封送往乾境。”
“長平縣”
“這”
荀彧有些遲疑,講到底這份禮太大了些,既然應下了遷居一事自然不單單指尋個土地那么簡單,其中諸多事宜安排下來絕對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荀公,可曾想過入仕”
方才遷居一事還未落下,
少年郎再度開口道。
“中書令的位置秦公已經坐下了。”
“可尚書省的位置如今還是余著的。”
少年郎清朗的聲音在荀彧的耳邊響起如同春雷一般轟然作響,歷朝歷代朝廷制度皆有所變動,如今在乾國三省六部其中以中書省權柄最重,可尚書令同樣也是極為顯赫之位。
“尚書省”
荀彧輕聲喃喃著。
“老夫何德何能一步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