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境界之分,卻又為何偏偏是境界高的人,不一定打得過境界低的人,境界低的人又未必弱,這境界之說反而頗有些雞肋的感覺”
老僧問道。
少年郎回想起這方世界的種種點頭道。
“境界之說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是衡量修行到了何種地步的一個標準。”
“比如三品能夠將自身吸收的天地之力發揮到一個極致;而二品則是能引動天地異相,短時間借用天地之力;至于一品則是自成天地,甚至能奪取天地之力;跨過下一個境界是質變,同樣一個境界修行到極致則會產生量便。”
“只有高低之分,沒有強弱之分。”
“量變到了一定程度未必會輸給質變。”
“古往今來,悠悠數千載”
“境界從來都不單單是指衡量打架的標準。”
老僧極為詳細的開口解釋道。
“至于這最后的煉虛合道為道教修行境界之最上一乘,江湖中人又稱陸地神仙,初境便一品,能凌空踏步,飛升而起,這是傳說中實實在在的一品境界自成天地才能做到的事。”
“最后的合道巔峰,只是典籍中有所記載,為萬道毫光透徹于九天之上,貫通于九地之下,若千萬昊日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煉得虛空粉碎,徹底超脫凡塵。”
“便要去掉陸地二字。”
老僧笑容收斂,雙手合十喃喃出聲。
“這世間當真有白日飛升”
少年郎聞聲仰頭望去,只見云潮涌動,不曾見青天,微微有些失落,可方才寂上老僧所言實在太過神話了些。
“拋開佛道唯心的說法而言。”
“老僧只知道世間出過一品。”
“凡塵俗世之人又稱為陸地神仙。”
“至于這白日飛升,真真切切的神仙中人,老僧不曾聽聞只曉得道觀中有一位位仙人畫卷,至于他們是踏過仙門位列仙班,還是化為一捧黃土葬于世間,老僧也不知曉。”
“除非那一位位仙人從畫卷歸來,重返人間。”
老僧大笑出聲道。
于自己而言佛是心中佛,
轉世是心中明悟由心生,
至于仙人老僧是不信的。
因為自己曾踏足山巔,
也不曾見過仙人遺跡。
“殿下,其實這天下真的很大”
“大到了老僧也無法想象的地步,這世間或許有超脫一品的境界的存在,那畫卷中人也是真真切切的仙人。”
“可惜老僧已經走上了斷頭路,”
“此生在無寸進。”
“前路的風景是看不見了。”
“可殿下不同,往后得了袁老天師一百九十三載太上無情真氣后也算是站到了凡塵的頂端,殿下還很年輕,若是真能成了,便是古往今來第一個尚未及冠的一品”
“那個時候殿下不妨再往前走一走,”
“看一看那山巔之上是否有瓊樓玉宇,”
“品一品瓊樓玉宇間仙人起舞弄清影,”
老僧想起路上聽聞少年郎斗酒詩百篇中的水調歌頭笑道,可神色卻不似玩笑,隱隱間又隱藏著什么。
兩人交談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