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藏書萬卷化作了白菜價。”
“至于那些傳世孤本,他日上朝的時候。”
“本殿也厚著面皮去借上一借。”
少年郎輕聲喃喃道。
“斷了爾等根基,且看如何”
數日后,
城北,
安蘭坊外,
清柳書齋,
書齋開在渭水河畔,環境極為清幽,書齋中藏書不多,可大多也能尋到,掌柜的也珍藏得有孤本,平日只借不賣,時不時有三三兩兩的文人墨客來此坐上一日,喝茶讀書也是極為悠閑。
可今日不知為何,外邊已經滿滿當當圍滿了身穿長衫的讀書人,連帶著外邊湊熱鬧的百姓,里三圈,外三圈攏共不下百余人。
“吱呀吱呀”
木門開啟,
“劉掌柜的,”
“今個當真要把那張大家的孤本拿出賣了”
書齋的大門剛剛推開便有人急不可耐的問道。
“前幾日聽聞這個消息夜不能夢寐,小生費盡心思已經將銀子備好了,就等今日將張大家的孤本收入囊中。”
“勿慌”
“本掌柜說過的話,又何曾反悔過”
“就怕你的備好的銀子不夠。”
推門的老掌柜打趣道,話音落下整個木門也徹底推開,原本藏書不多的木架上,而今竟是堆滿了嶄新的書籍,聞著還有淡淡的墨香。
“掌柜的,你莫不是去那印刷坊中低價進了些邊角料子,轉手一趟在高價賣出,莫不是把我們當傻子不成”
望著那林林總總數十類書籍有人難以置信怔在原地,回過神來后更是直接開口道,印刷坊中市場有那些雕版印刷到末尾的書籍,通常都是墨跡不清,通篇看下來能挑出十幾個墨團。
“莫急,若是不信你翻翻看。”
“嘶”
“竟不是邊角貨”
有人翻開了書頁,看著上邊清晰的字跡倒吸了一口涼氣,要知道雕版印刷成本不算便宜,而且制作起來極為費時費力,平攤到每一本書上便是價值不菲,如今這滿架子書籍,還不曉得要多少兩銀子。
“掌柜的你發財了”
“非也,非也。”
“敢問諸位如今上京城中紙價幾何”
老掌柜的笑問道。
“老朽家貧,無從致書以觀,乃假借與藏書之家,以手自筆錄,這趟也是存著這個心思,說來有些羞愧,可長期以往對上京城中紙張價格還是極為清楚的,一冊尋常厚度的書耗費的紙章不過幾百文。”
一窮經皓首的老者開口道。
“以這本十三通史為例,攏共十三冊,耗紙一千三百張,棕,墨,糊藥,印背匠工食錢等一兩半,賃版錢一兩二錢,本錢共計約三兩三錢,定價七兩銀子,只算紙錢莫約也不過一兩一錢銀子。”
老者說完后長嘆了一口氣,自己也算得上寒門,家境比起尋常百姓好出不少,可常年買書實在耗費頗大,只得提筆抄寫。
“好個一兩一錢”
那老掌柜目光微不可查的落到了遠處柳樹下那個身穿錦衣公子哥模樣的少年郎身上,隨即極為痛快的大喝出聲。
“那這本十三通史整整十三冊書,
“今日定價便作一兩二錢”
“紙張什么價,本掌柜的便賣什么價。”
“額外一錢銀子,全當鋪子的租金和伙計的跑腿錢。”
“掌柜的此言當真”
那老朽聞聲身子猛顫起來,原本望著這十三通史還存著辛苦幾個月抄下來的心思,如今竟是可以這等價位買來。
“自然當真”
“除此之外,這書齋架子上所有的書籍皆是如此,紙價之上添個一錢銀子便可以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