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名宮廷樂師敲打著青銅編鐘作和,
燕地朝堂之上悠悠民謠不止,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于興師,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
少年郎輕聲哼唱著這曲秦風無衣,腦海一副畫卷悄然浮現,大戰前夕,赳赳老秦人匯聚在一起“同袍”,“同澤”,“同裳”,一同“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齊整戰備。
敵王所愾,故曰同仇;
身披同袍,故曰同澤;
說起來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雅頌是文人墨客高雅的東西,
是廟堂之上袞袞諸公的東西,
是流傳千年世家勛貴的東西,
與鄉野民間并無太多的瓜葛。
少年郎卻唯獨喜歡其中“粗鄙”的風,其中收錄了各地民謠曲賦,粗略看去沒有那么多華美的詞藻堆砌,也沒有那么多唯美的詞句,只是覺得不過如此,可細細品味,內里的東西確是最真實的各地民風。
“男女有所怨恨,相從而歌。”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
“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間求詩。鄉移于邑,邑移于國,國以聞于天子。”
春秋公羊傳解詁中曾如是寫下,
有女子到了婚嫁的年紀,沒有遇見合適的郎君,寫道我很空虛我很寂寞,有女子的夫君被征兵去打仗了,她表示很憂慮,有男子餓著肚子吃不飽飯,高呼他奶奶的我很餓,抱怨世道不公,有男子覺得勞役徭役賦稅太重了,高聲罵娘。
同樣民謠也有男子女子對未來的期待,對美好的向往,有慷慨悲歌,也有婚喪嫁娶,風本就是記載著各地百姓最為真摯的情感,質樸中帶著自己的訴求,相比于那些花團錦簇的錦繡文章真實得多。
少年郎也不記得是從什么時候起喜歡上這曲秦風無衣,只是覺得寥寥數十字卻莫名覺得悲壯蕭索中透著磅礴大氣,便默默記了下來,如今在這青銅編鐘前揮筆寫下,也算償了夙愿。
“無衣,無衣”
“豈曰無衣”
燕皇還沉浸在這聲樂之中,忽然聽到這首民謠的名字只得喃喃出聲,不自覺間將自己燕地的那曲斯干與之對比,談不上高下之分,只是覺得應情應景質樸的言語中透著最真摯的情感,莫名讓人感觸頗深。
“乾使才情,果真如傳聞一般驚才艷艷。”
燕皇揮袖贊嘆出聲,
遠處的燕國相國姜湯明也是暗自咂舌,不遠處的姬酒兒對音韻也是頗為精通,原本以為世間大多都是陽春白雪之類的東西,中原腹地更是多靡靡之音,沒想到還能有人能作出如此慷慨悲壯的詩詞歌賦。
“從今往后這套青銅編鐘的傳聞又將在添上一件,乾使所作這曲無衣想來也定將流傳千古,詩詞歌賦通人心,乾使能作出曲賦”
燕皇望著少年郎的背影輕嘆一聲,目光又落到了自家女兒身上,在兩人身上不斷游走,不知不覺間竟是有了老丈人看女婿的模樣,可有些話沒有捅破自己也不好提及。
“陛下過譽了。”
“這趟長公主殿下已經安然無恙,我大乾的國書已經遞交,無衣曲賦也已經落下,外臣便不再嘮叨了。”
少年郎回身道,目光落到那一襲戎裝的姬酒兒身上時微不可查的閃爍了一些,姑娘的心思自己是知道的,可很多事情并非兒女情長
“如此匆忙”
燕皇終歸還是沒有開口只是問了一句。
“如今大世之爭,不便久留。”
“何況外臣還要去給陛下準備一份厚禮,”
少年郎笑意盈盈道,可看著那笑意盈盈的少年郎,聽著那一句“厚禮”一旁的姬酒兒卻是莫名的心頭一顫,隱隱有些不安。
如今再次提及,燕皇心中也是了然,便是金銀千萬,糧草百萬石,都只能算作區區薄禮,那份厚禮是什么自然呼之欲出。
于燕國而言,
最重的那份禮,
自然是那肅慎部族大王的頭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