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青最終也沒有選擇從樓頂跳下去,因為他記起自己是一名先天境界的武者。
這種境界的武者,基本不會一不小心跌落到懸崖下去,也更不可能從樓頂上跳下來就摔死。
四月二十日,蕭逾明班師回到京都。
崇德殿滿朝文武齊齊恭賀他得勝回朝。
而蕭逾明一直連稱不敢當,堅持己見,一致認為,有蜀道一勝,全賴大皇子殿下識人之明。
這次的朝會趙長青依然沒有去。
怕去了給自己心里添堵。
這反而在蕭逾明心里造成一種影響,認為大皇子這次沒來是覺得早就預料自己會大勝,所以并沒有特別關注這件事情。
他自然而然的對大皇子愈發欽佩和感到神秘莫測了。
這大殿下,究竟還隱藏了多少東西?
大魏皇帝并沒有急于論功行賞,他打算后日在皇宮外的禁軍煉武臺上進行封賞,到時還會邀請京城內的部分百姓與滿朝文武百官。
趁機也舉行一次在告慰這場戰爭中死去的大魏子民的祭奠典禮,趁機籠絡一波民心。
這可是體現自己這位皇帝價值的絕佳時刻,一定得大操大辦。
今晚為慶賀蕭逾明得勝歸朝,也為慶賀與楚軍的戰爭中獲得勝利,迫使楚國主動和談,大魏皇帝決定在皇宮內邀請有功之臣與六部官員擺慶功宴。
受到邀請的人自然不會拒絕天子隆恩。
京城內的所有大家閨秀,也自愿在這場宴會中組織舞隊,為這些為家國浴血沙場的好兒郎獻上幾曲并跳幾支舞。
宴會開始的時候,該來的人都來了。
但是唯獨趙長青沒來。
他是真不想去。
因為他覺得去這場慶功宴,真比殺了自己還難受。
一想到后日還要論功行賞,他就更加頭疼了,心想,怎么就誤打誤撞成了有功于江山社稷的人呢?
反正事已至此了,在頭疼在糾結在憋屈,昏庸值也已經得不到了,所以現在他只能期盼著到時候論功行賞,可以封自己一個大官。
但這有什么用呢,又不能封皇帝。
今后若想完成心中所求,比如長生、比如安全、比如…三宮六院,還是得靠系統,還是得想法子賺昏庸值。
慶功宴上,那些大家閨秀在長樂的帶領下,完成了一場場出色而又圓滿演出,在表演的過程中,她們感受到了有些軍伍之人直勾勾色瞇瞇的看自己的眼神。
雖然有些不自在,但她們沒有怪罪他們。
因為此刻這些兒郎是最值得尊敬的。
有他們,才有國、有家。
在場的這些參與國難之戰的士卒,每個人身上都留著幾道傷疤,永遠也洗不去的傷疤。
在宴會即將進入狂吃海喝的階段時,蕭逾明起身,殿中舞蹈暫停,圍坐眾人只聽他慷慨激昂道:
“諸位,這第一杯酒,我覺得應當敬大皇子殿下!雖然今日他沒有來到這里,但是這杯酒,依然要敬!
因為國難一戰,若不是大皇子殿下運籌帷幄,我們魏國即會危在旦夕,還何談能夠克敵制勝?!
這杯酒,敬大殿下幾天幾夜不眠不休的思慮戰事,布下奇計,大勝楚軍!敬大殿下每遇戰事,必身先士卒,與將士們同甘苦共患難!
諸君,共飲!”
“共飲!”
全體將士起身,緊接著六部官員起身,隨后大魏皇帝也起身了,他實在是有些心疼自己這個兒子,因為他明顯感到,長青這孩子貌似滄桑了許多,甚至頭發上都有白發了。
早知道,他才是一個十八歲的少年郎啊!
在這個年紀里,就要肩扛家國,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但……
趙長青那是幾天幾夜不眠不休的研究對敵策略嗎?那是因為歷經戰事辛苦導致頭生白面滄桑了嗎?
那是因為沒有昏庸值愁的啊!
愁的睡不著覺。
愁的頭發白了。
還有那個身先士卒共患難…只不過就是想親自監督他們不要抵抗罷了,或者是確保獲得昏庸值的計劃順利進行而已。
在眾人飲酒之前,大魏皇帝還開口道:“逾明說的好,若沒有大皇子,朕以及整個大魏,都將會成為楚軍的養奴場!
朕要謝謝他,但更要謝謝你們!是你們,擊退了敵軍,今日,你們有什么要求,可以盡管提出來,朕能辦到的,都會答應!
后日,依然會為你們論功行賞,朕與魏國,絕不會虧待你們!”
一時間,眾將士紛紛對視,蕭逾明沉吟一番,代表他們開口道:“吾等浴血沙場保家衛國,只是想跟隨陛下開創一代盛世,除此,別無他求!”
這個時候,有要求的人就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