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曹參親自掛帥,三皇子秦王趙長玄擔任副帥,蕭逾明任先鋒的三十萬大軍,已經出了長安,不日就會到達楚國。
而與此同時,楚國也在本國邊境內,與晉國爆發了三十萬兵馬以上的大戰,最終以楚國損失慘重為代價,而草草收尾。
項南天率領六十萬大軍伐魏時,幾乎是已經帶走了楚國絕大部分的騎兵,這其中就還包括所有的重騎,因為在魏國吃了大敗戰造成騎兵損耗嚴重的緣故,所以也間接導致了楚晉之間一戰的失敗。
晉國的兵力不停在楚國境土內推進,在魏國的援軍沒有到來之前,楚國可謂是節節敗退。
一半是因為戰略性轉移,另一半是因為真打不過。
大約又過了兩日的時間,青州的晉軍已經擴張到了五十萬,可謂兵多將廣,一時間,也是猛攻起青州邊城。
一開始,晉軍只是站在城門前叫陣,趙長青聽從諸葛亮的意思,高掛免戰牌,保持著不與敵軍做正面沖突的戰略方針。
到最后,晉軍見無論己方如何叫陣,仍然不見楚軍動向,便一不做二不休,開始強攻。
不計成本的進攻,各種攻城器械層出不窮,投石機、滾油車等等不勝枚舉,讓魏軍不僅感嘆起晉國的家大業大,還驚嘆起了他們的超凡戰力。
簡直就是不畏死亡啊。
死了一批又一批,成群結隊的死去,但依舊不分晝夜,不分時機的強攻。
一秒記住m.luoqiuzww.
只一味的防守而不進攻,這讓邊城里的青州兵或多或少都有了意見。
趙長青也跑來問向諸葛亮,“軍師,光是這樣耗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啊!只讓全軍將士防守,這日子久了,他們心中也會不耐煩的啊!”
其實對于他來講,是防守還是進攻,現在已經不是很重要了,他現在暫時不去想昏庸值的事情了,只想把晉軍擊退。
青州不能有失,這是大魏皇帝的底線,自然也成了他的底線。
諸葛亮作揖回道:“主公,非常時期,我們只有耐心等下去,等到他們補給出現問題,或是等到酷暑嚴寒,抵不過天時,他們自會退兵的,這樣對我們的傷亡也比較少。”
趙長青無奈嘆道:“這個朝廷也真是的,寧可給楚國派援軍,也不肯給青州派來一兵一卒。讓本王這一州之地去戰一國,這像話嗎?”
諸葛亮對此,只能說道:“朝廷也有朝廷的苦衷,在經歷孟浩然元帥慘敗之后,朝廷還能夠集結三十萬大軍進入楚國討伐晉軍,已經實屬不易了。”
趙長青憂心道:“可我們總不能都將希望寄托在邊城,萬一邊城被破了,我們連退路都沒了,不能如此坐以待斃。”
諸葛亮道:“王爺,我們有四十大軍,數之不盡的補給,在沒有意外發生的情況下,足以保證邊城固若金湯。
王爺您又何苦執著于主動出擊?這樣的做法,未免有些太…太急功近利了。”
“急功近利?”趙長青哼了一聲,皺著眉頭道:“什么叫做急功近利?本王現如今在魏國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還有什么可急功近利的?”
諸葛亮又剛想說些什么時,趙云前來匯報敵情,“啟稟王爺,敵軍先鋒主將名為褚新,擅長猛攻,其人力大無窮,用慣晉國三軍。目前,他已將十萬先鋒大軍安排在龍淵嶺中,距離我邊城,僅有六十余里。”
趙長青微怒道:“真是好狂的性子,區區十萬大軍,就敢在距離我軍近六十余里扎營?他們的中軍可轉移了?”
趙云道:“敵帥葛洪,已經將大軍安排在莽山一帶,莽山距離龍淵嶺,不過七十余里。”
諸葛亮忙道:“龍淵嶺地形如何?”
趙云道:“深若峽谷,草木叢生,傍水源,其左四十里,乃為一帶崇山峻嶺,但無高峰,可謂退可攻近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