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青的父皇一生都在致力于踐行儒家中的‘仁’,死后被稱仁宗,也無可厚非。
承平一朝,前期經歷了改革動蕩,中期外強凌辱、后期兵事太多,實在稱不得中興,史官在記載時,也是穩重下筆。
盡可能的將仁宗描述成一位德行具佳的帝王。
實在沒辦法,找不到太多的功績,只能從品德方面落筆了。
于是,仁宗的仁字被無限放大,以致于后世史學家們,在談仁宗皇帝時,都說他是一代千古仁君,與那些動不動就打打殺殺的歷任皇帝,成了鮮明對比。
仁宗下葬后,于翌日,趙長青身著龍袍,準備登基稱帝。
先是頒布遺詔,代表著的是順天承運。
當然,這個遺詔肯定不是仁宗皇帝的遺詔,而是魏靈帝趙長淵的讓位詔書,大體上寫的就是自己德行有愧,致使天下大亂,而趙長青品德高尚,適合當皇帝。
一開始趙長青聽到這個詔書,心里還有些詫異,當仔細詢問了之后才知道,原來是諸葛亮讓趙長淵寫的。
好吧。
不得不說,趙長青聽到這個遺詔后,有點兒生氣。
一秒記住m.luoqiuzww.
這個遺詔一旦宣告天下,會不會影響自己昏庸無道的名聲呢?
趙長青的登基大典很尷尬,只有楚國派來了大臣朝賀,其余諸國的外臣一個沒來。
這也就是說,其他國家,除了楚國這個戰略盟友之外,沒人承認他的帝位。
當然,他們承不承認也沒關系。
文武百官,依次跪拜外承德殿外。
宮中樂手開始奏樂。
總之,這個登基大典,要多隆重,便有多隆重。
待趙長青在眾內侍的簇擁下,來到承德殿前時,有人便將國之重寶傳國玉璽呈上前來,待接過傳國玉璽之后,禮部尚書黃丞起身,宣讀登基詔文。
等讀完之后,趙長青已經開始想罵娘了。
黃丞向趙長青作揖,高聲道:“告祭禮成,請即皇帝位。”
趙長青經由內侍引領,走至皇位,坐在龍椅之上。
每走一步,便有人高呼,“請陛下即位!”
坐在龍椅上后,趙長青本以為流程都結束了,誰知還要什么‘排班。’
排班齊后,眾大臣還要鞠躬作揖,先三拜再三拜,其中,宮樂要點到為止,總之,規矩極多,大禮儀也是極多的。
乃至到最后的百官就位、大臣朝賀,就已經耗費了兩個多時辰。
而后,眾大臣還要在通贊官與禮部尚書的指引下,向皇帝三跪九叩,如此,整個登基大典才算是基本完成了。
而趙長青,也是史上有史以來第一位沒有皇后的大魏國皇帝。
這個一整套流程走完,趙長青已經非常勞累了,差不多整整一天的時間啊,心太累。
從現在開始,趙長青就要自稱為朕了。
既然當了皇帝,那么曾經的有功之臣、從龍之臣,自然要封賞。
趙長青身穿袞冕,端坐在龍椅之上,看到臺下跪拜著的眾人,第一時間感受到了何謂權柄之重。
皇帝登基之后,先要安撫寰宇之內,即大赦天下。
還要去宗廟祭祖。
等一切都忙活的差不多了,也已經到了傍晚,封賞之事,只能留待明天了。
翌日,朝會。
趙長青第一次上朝。
很罕見的沒有遲到。
他先頒布了幾條賞賜,都是針對于諸葛亮他們的,
冊封曹參為天策上將、太尉、賜九錫、領御林軍。